2019年7月16日-7月31日,在上海市教委的資助下,上海市民辦高校教師“強師工程”教師培訓項目組織了赴英國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訪學活動。本人有機會參加了為期16天的進修和考察,全程參與了校方提供的高等教育學術人員短期系列課程培訓(Higher Education Academic Staff Training Short Course)。在這半個月的訪學時間裏,聆聽了四門課程與二次講座,課程包括《英式教學法》、《大學課程的評分與反饋》、《課程的開發》、《用現代技術加強教學》等。初步了解了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英國教育體系和高校情況,信息量豐富,收獲頗豐👨🏽🦱🙋🏼♂️。親身體驗了英國的互動式教學過程🥩,感悟到“以人為本”及倡導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體會了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教學的創新魅力,反思我國教育👷🏻,深感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作為民辦高校的教師要吸取國外教育之長👨🏻🦽➡️,立足本職工作,勇當新時代教學改革的排頭兵🙍🏿♂️。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校園)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校園)
(校長早茶會現場)
(全體學員與校長合影)
現對具體學習情況和收獲匯報如下:
赫特福德大學Helen教授與Claire首席研究員以講解與討論的方式👩🏻🚒,生動活潑的介紹了《英式教學法》(Learning and Teaching)這門課。
在課堂上討論了對於學生學習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環境因素有教學部件、學習環境🌾,大班、小班授課👨🏽🦰,課堂排座位方式,以及校風✸,學校價值觀,教室舒適度等🙎♂️。教師因素有教師責任,創新性🛍️,教學特色,教學法👨🎨,教師個人經歷,教師性別,教育心理,教師形象以及教師教育背景🌷🪟。學生因素有課前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資源準備,課中的學習情緒及學生之間和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討論、互評),課後的深度學習😑,對教師反饋和評估的響應,以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個性等🔀。
Claire教師介紹了傳統學習方式與當前互動式教學方式的變化。從自上而下(Hierarchical)的灌輸知識轉為合作性學習(Group learning and peer learning),小組討論已是常用手段,主動的動手性學習(Hands on learning)以及課外項目(Project)合作性學習𓀂。老師是處於一個協調者(Facilitator)角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支持學習的探索者。
教育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獨立性終身學習者。在大學一年級時教師會給學生很多支持和幫助,隨著年級提高幫助會逐漸減少,使學生有機會鍛煉獨立性🦡。高年級提供與學科密切相關的工作崗位和實踐🧊,幫助學生課外積累工作經驗和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適應未來畢業後就能順利的從事他們所要的工作🧝🏼。
英國大學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適應快速更新變化的技術。現在英國高教界熱衷於用技術增強學習(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探索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適應世界快速變化,跟上社會發展步伐。
通過這些理念,總結出本科教育7大實踐原則:
1👩🦳, 鼓勵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
2👨🏻⚕️, 發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及分享資源
3🐆☠️, 鼓勵主動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
4, 老師對學生及時反饋十分重要
5, 有效管理學生學習,學習量和均衡學習負擔
6, 告訴學生老師對他們的期望,相信他們能夠取得好成績
7📤🏄🏽♂️, 尊重學生性格多樣化和不同學習方式,教學根據學生不同需求進行調整🛀🏽,學生個性化對於班級學習起到增強作用
課上還提到以下三點:
1、英國高校都有個學生憲章(Student Charter)規定了大學和學生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大學提供給學生資源,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也要遵守大學規章製度👋,以及對學習的責任🕸,因此校方定義了畢業生價值(Graduate Attributes)👩🏻🦳。對此我覺得國內高校可以有所借鑒。
2、教師的角色:要讓學生主動學習並從被動聽眾成為主動思考者🐻❄️,因此教師是引領者而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教師對課堂管理能力及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把控至關重要⛱。教師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非常重要。樹立教師引導與塑造學生的教學理念,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運用知識)。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就是給學生更多自主權,形成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非常必要。
3、重視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多次實踐(Lots of practice)不斷鍛煉練習的過程。老師就要為學生創造機會,給學生探索(Explore)空間🪺🔛。要培養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的能力,鼓勵學生反思性學習(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and be critical)🥱,讓學生將一個知識點和另一個知識點關聯🚴🏼,形成知識網絡,教師應該及時反饋(Feedback)👒,指導學生。
(《英式教學法》課堂上小組討論)
(《英式教學法》課堂上小組匯報)
(《英式教學法》課堂全體學員與教師合影)
《課程的評分與反饋》(Assessment and Feedback)課中Helen教師首先介紹關於考核和評估的研究資料和文獻♔。70年代學生學習行為采用評估和考核方法,每個課程有個學習目標🙋,教學活動按照這個目標來設計🧑⚖️,最後考核評估內容也要反映在這個學習目標裏👦🏻,也稱為建設性對齊(Constructive Alignment)🏌🏽♀️。老師由考核內容製定學習目標🆔,然後再確定教學方法。在設置考核題目中必須對評分標準有明確規定🫗,學生達到哪些點後才能達到優的,在設計評分標準時要針對學生需要掌握什麽知識和技能🤽♀️,然後在評分標準裏,優良中或及格需要分別達到什麽技能🧘🏼♂️、必須具備哪些知識點🧑🏻🦯,問題答到什麽程度是剛及格等,努力達到評分的公平性🎃。
Helen教師還介紹了英國全國高校畢業生問卷調查🙌🏿,該調查包括教學質量,考核和評估👷🏿♂️,資源投入以及校園管理等🦸♀️。在英國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包括外部評審和內部評審,內部評審就是教學組老師之間抽樣檢查對方評分,外部評審是校外考官來考評和對比類似大學的水平👣。英國高教質量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來測評大學的教育質量是否達到這個最基本要求。
在課堂上我們還了解到👳🏼♀️:
1🧖🏽♂️、以小組作業方式進行的合作性學習應該如何給個人評分👧🏼,英國教師的做法值得參考。即作業分成不同部分,每個組員承擔不同任務,小組之間的可評估,也可以對小組成員對項目完成的任務分別評分。每個組員寫自我分析自我評估,從這個作業裏學到了些什麽👨🏿🍳,收獲是什麽👱🏽。老師對小組討論進行觀察同時對組員發言進行評估🏛。
2、可借鑒英國教師避免學生作業或論文抄襲方法🦻🏻。如讓學生寫演講稿並在課內演講‼️,就能知道學生下多少功夫去完成作業🤽🏽♀️。老師給出學生作業評分標準✦,如分析問題能力🤸🏿,表現演講能力等。按照評分標準學生互相評估,老師再總評。
3、對我國民辦高校困惑問題展開了討論🐃。如教務處規定成績評定優良率不能超過60%比例的問題👃。Helen教師給出了方法:采用的匿名評改或兩個老師同時進行評分可以避免學生出現不滿意情況⚇,評分需要正態分布🍹,如果這些步驟都做的好🌕,學生也很努力,優良率不應該限製,這些也是學生們應該得到的成績。
在把考核和評估作為提高學生學習的一個手段並不是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的終點的宗旨下📼🫣,赫特福德大學總結考核評估六大原則✂️,。
1. 在考核之前學生就必須知道這個評分標準🙏🏼,明白哪些方面是最主要的得分點。
2. 考核評估個性化,學生可以選擇作業的形式是書面試卷或者是PPT展示,設計這個考核評估時是希望學生能夠得到發展和提高,是與大學畢業生的價值觀念連在一起。
3. 在設計考核評估標準時聯系今後工作能力🦶🏻,如演講——工作中需要的演講的能力;如查詢資料數據分析的能力——科研工作必須的;小組作業的考核——培養工作崗位的團隊合作精神。
4. 老師給的反饋著重於幫助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得到提高而不是僅僅局限於現在的考核的反饋。
5. 鼓勵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對某方面的反饋還沒有弄清楚,可以有針對性的給他們一些建議🤳🏻。
6. 老師在設計反饋時可以給比較詳細的反饋🚶♂️➡️,也可以將相同模塊的考核集中在一起反饋🤚🏼,老師在模塊之間需要協調。
赫特福德大學校園網上有個模擬學習空間,其中有課程考核和評估時間表👱🏽♂️,學生可以更好的規劃備考,同時教師也可以了解批改作業時間段與工作量🔫😪。
Helen最後總結認為有5點很重要:
1🧙🏽♂️, 考核很重要,學生的興趣都是根據考核來定
2, 設計好考核和評估需要很多周全的考慮📍,而且不僅要考慮每個模塊自己的考核和評估,也要總體的看學生學這幾個模塊考核評估之間的關系
3✊🏻, 有很多指導性實踐的原則大家可以遵循
4, 教師設計這個考核和評估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可以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知識
5, 科學的考核和評估,可以使得學生更自主學習。
課上還提到了考核的目的和考核內容的公示重要性。
1、考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找出不足,考核的方法應該多樣化⏱。對學生進行考試(Test或Examination)可評估短期學習情況。合作性小組作業和演講可以考核學生不同方面,知識點、演講能力、合作精神等。
2、網上公開的課程考核內容和評估時間表,更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考核評估個性化使學生能夠得到發展和提高。
(《課程的評分與反饋》課教學現場)
《課程體系的開發》由Karen老師和Amanda老師主講🧑🏻🦱。課程從動手做一個專業設計的練習開始👱🏻♀️,學習了什麽是專業設計的構建,討論專業設計不同模式以及實施這個專業會面臨什麽挑戰。
通過Karen講解,了解到課程體系(Curriculum)源自於拉丁文🛵,意思是一個有計劃的學習課程。專業和課程設計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既有課程的內容,學習的目標🧑🏻🏫,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也有學生體驗的過程。知識通常有三種分類:理論性的✦,實踐性的和產品性的⛹️。
英國大學課程設計需要考慮因素分為內部和外部。內部包括二級EON4院長,學校的領導、專業方向等。外部主要是行業協會所要求的質量認證(赫特福德大學80%專業都受到自己行業協會認證)🦇🤟。當地和國家性監督以及高校排名也很重要✊🏻。
英國每年都有本科畢業生畢業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會對每個高校排名有很大影響,如NSS本科生畢業問卷調查♦️、PTES碩士畢業生問卷調查🍴、TEF和REF是關於大學教學質量和關於科研成果評估。在設計專業和課程時必須考慮滿足質量監控,考慮教師資源和實驗室資源,還要考慮大學本身政策和發展方向👷♂️。
在課程設計時考慮培養學生就業能力🅰️,遵循知識結構和專業課程學習規律。如學生先動手實驗✡️,再反思性思考,通過評估總結提高的課程模式👷🏻;另一種模式是以動手型為主的專業設計,比如護士👩👩👦、急救員等培養需要這種方式🌍。以問題為出發點的課程(Problem Based Learning)設計🫁🧑🏻🦯➡️,在這種模式裏老師會給學生一個任務,然後學生必須要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提供出不同解決方案🤳🏿,然後評估不同解決方案最後采取哪一種,這就是模擬學生在就業了以後所碰到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課程設計。有的時候這幾個不同模式裏面也可以交集在一起使用🏒。
專業和課程設計完成後要進行招生和運作,同樣會面臨一些挑戰,如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就是學生會不會主動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去。另外面臨的挑戰是文化偏見,比如說在英國有很多不同種族學生,每個學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學習方式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在教學考核評估方面老師需要考慮到來自不同種族學生和不同文化背景學生得到相等的機會,這是在運作過程裏面面臨的一些挑戰。
課上還了解到課程設計的系統性並進行了具體的實踐。
1、在英國高教界以前設計專業和課程時候都是以課程內容為主,學生是處於被動狀態🤌🏽,學習是老師單方向的灌輸,現在提倡老師和學生是一種合作關系,是平等有互動的,這更加增強了合作性的學習🧚🏽。這種轉變對我國的教育應該有所啟發。
2、專業課程設計要考慮到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即老師🏊🏿、學生🦃、專家的意見🕚、家長🟣、雇主以及市場需求,用人單位反饋🙁、政府、學科自身的專業發展需要,還需要第三方組織的評估。
3💁🏽、課中親身體驗一個專業模塊設計的復雜過程。從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和要求,到四年學習的課程、采用的方法、考核措施以及技能提升方法。
(《課程的開發》課上小組討論)
(《課程的開發》課上小組專業設計練習成果師生合影)
(《課程的開發》課上小組專業設計練習成果展示)
(《課程的開發》課上小組專業設計練習成果展示)
在《用現代技術加強教學》課程中,通過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Helen和Amanda教師帶領我們領略了怎樣用現代技術加強教學的方法。
現代技術在教學過程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不僅增強課堂互動,觀察學生考勤🧦,幫助學生找到教室,網上學習、交作業和考核評估🪙,還能用技術增強學習,如合作性的學習(Collaborative),針對考核評估的學習技術(Assessment oriented),增強協助學生個性化的學習(Personalized)👈🏼,以及使用技術來增強課堂裏面的(In-class)互動性🏥。
如✩,增強學生合作性學習的技術(Collaborative),其中有論壇(Discussion forum)🏌🏼♂️,老師發起論題,要求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參與評分,通過論壇協助教學。如使用Wikis技術,使全班同學或者小組同學一起來寫一篇文章🖕🏿,合作完成作業。在Wikis裏,老師可以看到有誰做了什麽,修改了什麽👢,每個組員對作業貢獻了什麽力量和用的時間↪️,老師可以通過量化的列表來考評。另外一個方面是使用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比如說Twitter,學生不僅可以看老師帖子🐯,還可以看到這個行業裏比較有權威性帖子,所以學生可以和這個專業裏面比較領先的知識互動交流🤴🏽。
如,用技術來幫助考核評估(Assessment oriented)🤹🏽♀️。學生可以在線提交他們作業👨🔧,然後老師可以在線批改學生作業,寫評語或視頻。老師也會用Kahoot平臺做一些小測驗(Quizzes)來檢查學生學習進度,定期小測驗可不歸到總評成績。
如🐦🔥🤦🏿,使用技術來促進個性化(Personalized)學習,如讓學生寫博客(Blogs),對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自我評估,對自己學習進行反思👇🏿,同時老師對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如適用性小測驗(Adapted quizzes),難易隨時變換,使得學生可以逐步適應這個答題過程。如遠程教育課程(Anytime any place-mobile learning)👨🏻🎨,遠程教育可以使得全球各地學生就讀大學專業🎷,邊學習邊工作的學生達到他們學習的目標。通過學習網絡,給了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好學習時間👨🦽➡️。
課上還討論了現代技術應用若幹方法👃🏼🩹:
1👩🏻🦼➡️、通過討論了解分析了網絡學習的優劣和面臨的挑戰。優點是方便,充分利用時間,不受地點、時間的限製,解決高水平師資短缺問題、資源豐富。挑戰包括費用💾、穩定的系統,缺乏情感的交流、無法及時反饋🎚,缺少系統性完整性學習,學習周期長等👨🏼💻。
2、智能手機在課程中使用會幹擾正常上課的問題。Helen教我們嘗試使用Plickers小測驗技術平臺,通過平板電腦鏡頭來掃描並跟蹤每個學生答案👊🏻,這種技術對該問題倒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3📚、課堂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模擬(Simulatio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全息技術(Holographic),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等。Helen給出課堂中運用現代技術要註意問題,值得我們重視:
1. 鼓勵學生和講師之間的聯系
2. 發展學生之間的互惠合作
3. 鼓勵積極自主學習
4. 及時反饋
5. 強調任務時間
6. 努力達到高期望值
7. 尊重不同的人才和學習方式
(《用現代技術加強教學》課程中小組討論)
《英國教育體系》和《英國政治經濟文化》兩門課讓我們了解到英國教育體系和中國教育體系的不同之處。
英國和中國都是18歲進大學👩🏿⚕️,各專業按照大的方向(工科商科等)選課。通過Felix講解📙,我了解到英國真正精英階層數學(Mathmatics)不差,差的是算術(Numeracy),中國好的是算術,不是數學,數學是基礎學科是國內人才的短板👁🚶🏻。
英國93%的中學學生在公立學校(State school)🐰,7%的中學學生在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私立的比例很小。牛津劍橋公校和私校的學生各半💂🏽,也就是7%的私立學校學生能拿到牛津劍橋50%的份額🕑💃🏿。英國9月開學一年是三學期製🤶🏽。
Felix還對英國學校上學申請面試流程和學校種族的平衡以及男校女校做了介紹🏅,總結到公校是為了培養普通大眾老百姓的,私校是為了培養精英階層的🦁。均貧富的英國是工人工資水準相對不低𓀚,因此中學生畢業後可讀兩年的職業教育(Further Education)🤘,主要是技能培訓,然後一邊工作一邊考證。
英國本科提倡面對問題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當面對問題時,先要知道到哪裏找信息,學會如何收集這些信息,測評信息數據的有效性🎮,找到最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終做出科學的決策🏌🏽♀️。反思國內教學比較強調標準答案🐜,中國認為書本上知識都是對的,背下來就是標準答案⚆。英國教學中考慮的是最後推論和解法是科學合理的就行。因為實際問題中沒有也不可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一個解決方案👈🏽💆🏿♂️,只要站在自己角度上做出最佳選擇就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Felix還對英國大學員工評級依據做了介紹,赫特福德大學講師評定標準總共12個方向,教學與支持學生學習🤸🏿、科研情況、溝通能力📘、協作精神🤨、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生生活輔導(大學沒有輔導員)🪿、解決問題能力和決策能力、計劃與管理資源能力、感知現實和情感處理及靈活能力、工作環境適應性💵⤴️、專業能力。每個都會有加權👨🦼➡️🙊,加權以後再打分,各個學校有所不同🙅🏼,基本上大同小異。
Felix還介紹了英國大學歷史,從最古老的1167年建立的牛津大學,工業革命時期的紅磚大學(Red Brick University),二戰以後建立的大學(Plate Glass Universities)到92年以後建立的大學(Post-1992 Universities)。
倫敦的大學一般一年8門課,一個學期4門課,每門課每個星期四小時(第一小時大課理論課🐕🦺,第二小時小組討論上課內容🧑🏼💼🚰,第三四小時進實驗室)。課外每門課每個星期還有4小時,海外學生要求課內4小時,課外8小時🙆🏻♂️。
英國大學的畢業等第(Classification)製度,本科生畢業發兩張證書🖊,(畢業證書和成績單)。畢業證書還寫著等第👩🏻⚖️,即榮譽學士分為一等🧖🏻♀️🚣🏽♀️、二等(上)、二等(下)👩🏽🦲、三等以及無榮譽學位📦。
英國教育部只有中小學排名🏣,但不支持大學排名🧑🏿🦰,而英國大學排名屬於商業與創新(Business and Innovation)領域,不屬於教育部,所以大學排名基本都是各個報紙為了增加銷量做的,學科排名卻很重要。赫特福德大學一直是世界大學排名前2%的(全球2萬所大學的前400位)👩🏼💻。
(《英國教育體系》課程授課現場)
此外Scarlett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英國地理行政區域構成,人口,種族💗👩🏼🔧,信仰👆🐻❄️,節日,體育,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製度🪭,氣候🦹🏽♀️,飲食,住房,禮節等等,讓我們對英國有了大致的了解。
(《英國政治經濟文化》課程授課現場)
(獲高等教育學術人員短期系列課程培訓證書)
此次訪學之旅👨🏽,我們還考察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地方📖,對英國學校和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將對所學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一步分析消化,在今後工作創新中運用🥴🚹,為民辦高校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感謝學校給我提供這樣一次美好的學習經歷🚣♀️,增長知識、鍛煉能力🛌🏻、提高了水平。
2019年8月15日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