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睡好”🌪,頂著兩個黑眼圈的高波(化名)跟記者聊天,前一晚他在“跳一跳”上奮戰了4個小時,超越了13個好友。據他說🍌,和一群剛剛畢業三年的大學同學在群裏秀跳一跳排名🧑🏻🤝🧑🏻,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幾乎每一次微信在首屏上做文章◾️,總會引發一波“現象級”的刷屏,這次也不例外🏋🏿♀️。2017年末與2018年初🫴,伴隨著微信更新走向億萬用戶面前的小遊戲“跳一跳”幾乎在一夜間成為比肩“吃雞”的“全民遊戲”🏎。在業內人士看來🚶🏻♂️,“跳一跳”全民狂歡背後♟,顯露出的是騰訊試圖構建以小程序為基礎的應用生態野心👳🏿♀️。
“跳一跳”火爆 催生“外掛”月銷過萬
已經是半夜⬆️,高波(化名)仍然在“跳一跳”中樂此不疲,他的分數已經達到了293分🏋🏻♀️👨🏽,但在好友排行榜上只排到了第14名✢。
跳一跳的突然流行有著近乎必然的原因🥝。在最新版本的微信中,下拉主頁就會出現一款名為“跳一跳”的小遊戲,點開就進入遊戲🦝。根據點擊時間長短,棋子跳過不同的距離,落在下一個盒子上,即可得分,掉到地上則遊戲結束🧻🧩。
正是這樣一款玩法單一💠、遊戲性並不算高的小遊戲,幾乎在一夜之間引發了一場“跳一跳”全民狂歡🏊♀️。
“微信更新之後🧔🏿👨🌾,我就一直在刷,停不下來。”“我女兒班上的小朋友都在玩,後來我也跟著玩”、“我看公司領導也在玩,分數還比我高好多。”多位微信用戶向新京報記者講述了“跳一跳”的火熱及其帶給自己的樂趣。
“跳一跳”火爆的原因👲,除了微信首屏將“跳一跳”無障礙推到9億用戶的面前,更重要的🤸🏻,是好友分數排行榜為遊戲帶來的社交屬性。“因為群裏的人分數比我高👩🏼⚕️。”高波這樣解釋他樂於不斷在“跳一跳”中刷高分數的原因🍜🤤。
與眾多爆款遊戲類似🧑🦽➡️,風靡朋友圈的“跳一跳”僅在上線數天內就迅速催生出大量“高分秘籍”和各式“外掛”,從“全民遊戲”成為現象級的“全民話題”👰🏽♀️👩🏽🦱。
“‘跳一跳’攻略”👩🏿🔬、 “‘跳一跳’刷分”以及“‘跳一跳’外掛”等關鍵詞一度成為網友熱搜的短語。為了在遊戲中取得高分⚜️,在好友成績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有用戶總結了加分秘籍表,其中包含連跳、停頓、手感力道等。
還有“技術控”玩家發明了一款“物理外掛”🤾🏻♀️,通過小型的機械臂,利用尺子量出格子之間的距離,輸入電腦,使機械臂自動調整按壓屏幕的時長。
除了“自娛自樂”的“技術控”,更有商家通過有償提供“代練”、“外掛”等服務賺取數萬元。
在淘寶網通過關鍵詞“跳一跳”搜索會出現大量“‘跳一跳’代練”🧖🏻♀️、“‘跳一跳’高分神器”等服務💏。新京報記者發現🚖,相關服務定價在1元至30元不等。其中,在定價5元左右的店鋪中,月銷量達千余單的不在少數🐜,更有商家月銷量過萬🚱。
借勢“跳一跳” 微信欲盤活小程序生態
2014年騰訊通過全民搶“微信紅包”一舉殺入移動支付陣營🦸,微信支付短時間內成長為支付寶的重量級對手🚴🏻。
2017年初💡,微信推出小程序🧚🏼,推出時引發業界矚目🧝🏽,但此後一年間♥︎🖥,小程序似乎陷入低潮,直到“跳一跳”突然刷屏。
面對“跳一跳”的全民狂歡🧖🏼,業內普遍認為騰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業內人士看來,以“跳一跳”為代表的小程序生態正逐漸被微信激活🚣🏻♂️🤚🏻。
2016年12月28日🏇🏿,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第一次全面闡釋小程序🖕🏼😜,“不需要安裝應用、觸手可及、用完即走🧘🏿♂️,對服務線上化有需求的小企業來說,小程序在移動端能做到網站、APP、公眾號都沒能解決的痛點。”
根據當時張小龍的描述,小程序不會與手機APP搶奪流量,也不會與成熟APP搶奪場景。小程序堅持去中心化,不會做應用商店分發、排行和推薦🍌,也不能推送消息🧑🏿🦳,用戶需要的時候就在,不需要的時候不打擾用戶。
張小龍還在演講中當場明確表示🪢,不建議或限製做遊戲、新聞和視頻小程序👩❤️💋👩。
但就在一年後的2017年12月28日,微信官方上線“小遊戲”,同時在更新微信iOS 6.6.1版本後,APP開屏也變為指引用戶試玩“跳一跳”的頁面。遊戲入口中🚶🏻,也出現了歡樂鬥地主🪱👩⚕️、保衛蘿蔔🧑🚀、愛消除樂園等更多小遊戲👩⚖️。另外,微信還在公眾平臺上線了小遊戲開發文檔🦶🏽。
小程序推出一年以來🎉𓀜,從新聞小程序“今日頭條”,到視頻小程序“騰訊視頻”,再到遊戲小程序“跳一跳”相繼上線,意味著微信對於小程序的戰略打法已經變化🧑🦯➡️。
在本次更新中,微信將原本位於三級入口的小程序提升至一級入口——主界面頂欄⬆️。用戶通過一拉、一點即可快速進入小程序,這一改變使用戶能夠輕松找到並打開小程序🅿️。
“發展輕應用最大的障礙就在於應用發現效率難以提高。”獨立IT分析師唐欣稱,微信對小程序入口的這一改變大大增加了用戶的觸達率⛹️♂️✤。
以往用戶只能通過搜索和掃碼找到小程序🙎🏼🧑🏻🦯,十分不便。如今,主界面頂欄🖕、轉發、LBS推薦、發現模塊的入口、桌面快捷方式、關聯公眾號等諸多流量入口,為用戶高頻使用小程序打下了基礎。
小程序下一步 生態圈還是雞肋
小程序作為微信中的新生態被騰訊冀望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站”🧑🏻🏫。但有聲音認為,微信的小程序生態夢也許是騰訊的一廂情願。
在輕型應用領域👩🏿🚀,微信並不是第一個嘗試者。在微信之外還有百度、UC💂🏽♂️、支付寶、小米等玩家。
百度早在2013年第一個提出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概念,試圖解決用戶候機內存不足的痛點,並曾借助移動搜索入口建立輕應用分發形式。但相比用戶對於微信的強需求😾,百度並未如願成為輕應用超級入口👟。
“微信的流量已經太過擁擠了,”唐欣稱,雖然巨大的流量讓微信具有極大優勢,但單一應用的流量天花板以及輕應用的體量導致除遊戲以外的其他應用在小程序生態中不可能成功💂♀️。
他表示,小程序盡管不需要安裝🦦,但由於很多內容需要從web端讀取,不知不覺中會消耗大量手機流量。同時,小程序的使用還是擠占原有的用戶界面🎡,比如在使用小程序過程中的微信消息就很難同步查看。這必然影響用戶體驗,微信會因此變得更加臃腫👨🏼🎨。
更重要的是,相比原生應用🔑,小程序將會使開發者受製於微信的框架。例如在公眾平臺中,違反規則的公眾號被永久封號並不少見👿。小程序作為一個封閉在微信中的產品形式👩🏽⚕️,一旦違背微信製定的規則🧑🏿,同樣面臨類似風險。
同時🧷,為了實現用完即走🧑🏻,盡量少幹擾用戶,微信會將小程序的應用場景限製在用戶主動啟動時👩🏿。因此小程序的開發者很難做持續的運營🎁。在數據層面,小程序對數據和用戶信息的獲取能力也比原生APP少很多。因此,無論是微信、開發者還是用戶層面均面臨問題。
對於小程序,攜程微信小程序團隊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稱,“小程序可以為我們帶來流量是肯定的,但有多大空間還需要市場去驗證。”他表示,微信小程序能給一些未下載APP的用戶以體驗的機會,當他們由低頻轉向高頻時,依然希望他們前來下載APP↙️。
一位獨立手遊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小遊戲對遊戲包限製是4Mb🪝,僅支持輕量遊戲🪺,對於開發者來說🧑🏿🏭,如何在4Mb內使遊戲實現商業變現以及微信對遊戲的態度仍需觀望🚴🏿♀️。
對於小程序的商業化,騰訊方面一如既往地保守。在新京報記者問及“跳一跳”遊戲中出現了“徐記士多”便利店等元素,是否意味著未來存在植入商業廣告的可能時,騰訊方面回復,“目前沒有商業化考慮,我們更希望通過‘跳一跳’提醒大家重拾童趣,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一下。”
■ 行業分析
流量爭奪 騰訊再次祭出社交化法寶
有調查顯示🧑🏼🏫,現代人一天之內使用手機的時間在1-6小時之間,有些重度手機用戶則超出6小時。
微信曾經是最“吃時間”的超級手機應用💮👨🏼🏭。調查顯示,有超9成用戶稱自己主要用手機看微信👩🏿💻、QQ🏎、微博等應用。其即時短信+朋友圈+微信公號應用的組合擊中了現代手機用戶的需求核心。
不過隨著各大互聯網巨頭對用戶流量的爭奪💂🏽,這種情況處在逐步變化的過程當中👴🏼。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今日頭條、快手等各類資訊視頻類應用在手機用戶的流量比重中迅速上升。
據此,有觀點認為,騰訊微信推出“跳一跳”再次把用戶拉回到微信平臺上♐️🙆🏻♀️,不談微信在跳一跳背後的布局是什麽,用戶流量與使用時間的爭奪首先是巨頭們的目標。
小程序解決了流量入口和用戶沉澱問題,微信才有能力打造小程序分發平臺,唐欣指出☞,廣告推廣、增值服務購買以及交易傭金將成為這一平臺的盈利模式。
同時🛝👏,小程序的普及也將進一步豐富微信的應用場景,“你能用手機幹的事情,微信全都給你滿足🧏🏼♀️🔫,這就是他的目標”🫏。(記者 楊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