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金融科技的風險隱憂

發布者:陳濤發布時間:2017-03-24瀏覽次數:29

金融科技的興起,讓人們對技術改變金融產生了新的希望。如何避免讓金融科技重蹈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覆轍?

  金融科技(FinTech)的興起,讓人們繼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之後,對技術改變金融產生了新的希望。如何避免讓金融科技的重蹈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覆轍,是每個希望未來在這個領域大展拳腳的人最關心的問題。
“金融科技(FinTech):科技🧏🏻‍♂️,還是金融👩?”這場分論壇是本屆博鰲第一批分論壇👨‍💻。在論壇開始前半小時,申請參會者便在門外排起長隊。這麽多參會者👑🚽,自然不光是為了聽業界的“探路者”們描繪技術與金融結合的美妙前景🫃🏿。
所以嘉賓們除了暢談技術對傳統金融的顛覆、大數據對金融科技的意義,自然也談到了金融科技的負面以及對監管的新挑戰。
數據的風險
任何技術都會有其負面影響,對技術和數據的絕對信任會帶來不可知的風險🫄🏿。陸金所聯席董事長兼CEO計葵生認為,在金融中對新的技術的應用要一步一步來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太相信模型或數據會帶來一定風險👨🏽‍🚀。
新加坡P2P創業企業Funding Societies聯合創始人Kelvin TEO從小型創業企業的角度,表達了對隱私和數據保存的擔憂🌑。據他介紹,Funding Societies雖然在東南亞運作了兩三年,但規模比中國的很多P2P平臺小很多。在短短一年內,受到很多來自俄羅斯等國家的黑客的進攻。“我們這種小的P2P公司都會收到攻擊,何況大的P2P公司呢?隨著運用數據對於一個人的審核👩🏽‍🦳,我覺得隱私以及數據的保存變得越來越重要。”他說道🚵🏽。
中國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同樣關註數據的風險,他認為🤳🏼,在新技術並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時候,風險也是顯然存在的。比如大數據🙇🏽,在數據是否充分,以及數據質量是否到位都不確定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也不一定非常準確👱🏿。
監管製度應該因時而變
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金融科技在提升效率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其兩面性👳🏽‍♂️。在金融科技場景下,整個金融的資金的流量和流速有顯著的提升,但是一旦處理得不好🤬,它所帶來的損失也是瞬間的,也就是資金來得快,損失得也會同樣快🤏🏽。科技的發展不會阻止金融風險的發生🧜🏼‍♀️,所以這方面風險的意識不可忽略。
面對以上種種顯性和隱性風險,如何對金融科技這樣的新事物進行監管🧑🏻‍🔧,對監管方來講也是一大難題。對此馬蔚華認為,監管必然是落後於實踐的,因為在總結商業銀行實踐的基礎上,才能將監管製度提煉出來,不可能先設計一個製度在那裏,約束新生事物的發展。製度應該因時而變👱,現在金融科技金融的發展👨🏽‍💼,已經完全突破了過去分業管一的製度約束和設計。因此修改商業銀行法是勢在必行的🦻,監管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的。

Copyright © EON4 -【EON4官网活动】全新活动,独家福利等你来! 版權所有

學校地址:上海嘉定區勝辛北路1661號 郵政編碼:201815 滬ICP備 45690200號-3 電話 021-39966666

EON4专业提供🎰🕺🏽:EON4EON4平台EON4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欢迎您。 EON4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