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西方在製定經濟政策方面趨向激進🧚🏿♂️。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後,美國只猶豫了一陣🥊,就允許美聯儲(Fed)幹預市場。之後歐洲央行(ECB)也如法炮製,以類似手段應對希臘及其他歐盟(EU)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
從那以來🧜🚣♂️,量化寬松對西方市場產生了切實的影響。所謂的“直升機撒錢”大行其道。負利率的未知影響盡管引起廣泛焦慮,也還是為人們所接受。上周四歐洲央行將歐元區利率降到歷史新低,並擴大一攬子量化寬松措施🧃,凸顯了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盛行💅🏼。
但是,要刺激需求還有其他方式。比如說,西方國家政府為何不願設立能夠創造就業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真的比量化寬松或者低利率乃至負利率糟糕得多嗎👩🍳?
人們對國有企業抱著各種擔憂🌽。首先🐝,國有企業的效率比不上私營企業👨🏻🏭。但當私人投資遠低於所希望的水平時🧘🏿♂️,國家應該介入以填補缺口🔅。無論如何🏌🏿♂️🗳,國有企業是否真的比福利支出♏️、直接補貼、量化寬松或者負利率這些政策更低效還值得商榷。
第二🧙♂️,國有部門的投資是否一定會替代(或者經濟學家們喜歡用“擠出”這個詞)私有部門的投資👨🏭?正反面的證據都有。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競爭融資👩🏿🔧,推高了借貸成本,這種情況的確可能發生。但眼下西方無需擔憂這個問題,因為西方正滑向零利率環境。
此外😱,來自世界各地的證據表明,國有部門為私營部門的運行提供支持。況且🪜,通過提供“有耐心的資本”(patient capital)、基本的基礎設施以及實物設備,國有部門甚至會幫助孵化新的私營產業。
在經濟政策方面,中國可教給世界其他地區的不多👛👨🏿🎤。然而,中國一個多世紀以來積累的經驗可以為政策製定者提供有用的參考。
1911年👯♀️,在帝製瓦解後🤵🏿♀️,中國采取了資本主義,但這場實驗失敗了。38年後👦,國民黨政府被趕到了臺灣👩🦯➡️,中國大陸走上了多災多難的共產主義道路。
1976年毛澤東去世以後,意識形態鐘擺再度擺向了資本主義,中國選擇了混合製經濟。
今天👩🏿🦲,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中依然占三分之二左右。盡管人們還在爭論🧚🏻♀️,是否收縮國有部門更可取🧑🏼🍳🏮,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國有企業仍將繼續占主導地位。
如果今天在中國就國有部門和私有部門的各自優點舉行一場全民公投⌛️𓀍,我估計,盡管公眾對國有企業普遍感到不滿👨🏻,絕大多數人還是會支持國有企業🧴。
這裏面也存在一個社會層面的因素。像國有部門職工所獲得的那種滿意度📥,福利支出和直升機撒錢這些方式是無法提供的🈲。
自由市場之擁躉對國有企業抱著懷疑態度👮🏿🎃,理由是國有企業會滋生腐敗。這種擔憂是合理的,但是,通過實行公共監督、控製國有部門的規模,是可以緩解這種擔憂的🦼📭。
有一點依然毋庸置疑:在私有部門占主導的情況下🫃🏼🏇🏻,國有企業能夠對私有部門起到補充作用;也可以認為,對於糾正市場失靈,國有企業至少和當前西方國家政府所好的那些政策工具一樣有效。
本文作者是中國支付通集團(China Smartpay Group)董事長,此前曾在中國央行(PBoC)任職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