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5年《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12個成員國首輪談判結束👸,由此引發全球的廣泛關註。中國作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更加關註包括TPP在內的區域一體化進程。TPP作為立足亞太並覆蓋全球40%經濟總量的全球最大自貿區,客觀上對中國的影響是不可回避的,雖然有些評論認為中國可以不必擔心TPP的影響,但簡單的絕對性判斷可能引發謬誤,就比如沒有哪個機構準確測算出中國2001年加入WTO後所可能滋生的巨大影響一樣。更何況當前韓國、印尼及臺灣等亞太經濟體表示希望加入TPP談判🔅,未來TPP可能不斷擴圍➗。中國不僅應客觀評估TPP的影響🥝,更應從深層次上研究TPP並作出戰略應對選擇🎅🏿。
TPP影響中國經濟的三個層面
從經貿規則看,TPP協議將影響中國未來區域經貿規則的製定。TPP協議全文涵蓋30章並且超過千頁🚿👨⚕️,內容比較繁多復雜,涉及經濟🤛🏽、法律等學科☂️。相比以前的經貿標準🦏,TPP協議具有範圍更廣↗️🕊、要求更高、規則更細等特征。TPP協議在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國別之間的協調規則🧎♂️、自然環境保護等方面均有較大創新。在沒有更高的標準出臺之前,TPP將引領區域乃至全球經貿規則的變革態勢,這將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未來區域或者全球經貿標準的製定🦟。
從產業競爭看,中國由於TPP可能面臨產業轉移的問題。原產地規則是TPP協議的重要內容之一,未來TPP成員從外部進口的中間品可能無法享受TPP自貿區內的優惠稅率,有些商品可能因此無法進入相關市場。從這點看,目前TPP覆蓋的12個成員國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比較緊密👆🏽,原產地規則的落實可能會促使TPP成員國大幅減少從中國進口,從而側重在成員之間重新構建產業鏈條👢,最終可能滋生產業轉移的問題。而且TPP還推行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國有企業、勞工等新標準🤸♀️,此舉可能構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從貿易投資看🛂,TPP對中國的國際市場影響也不容忽視。中國巨大的經貿體量預示其與包括TPP成員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有著較密切的經貿關系🚋,TPP自貿區的建立短期可能不會導致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貿規模的大幅縮小⬅️,但TPP作為一個整體因為深化合作而大幅下調關稅及其他成本,進而可能導致TPP自貿區內生產的產品具有成本等優勢🙅♀️,借此推動TPP與其他地區經貿規模的擴大,反過來促使中國國際市場的縮窄。
中國應對TPP的能力亟待提升
雖然中國與TPP半數左右的成員國已經構建了自貿區,而且中國未來還將加速推動與其他TPP成員國構建自貿區,與此同時,中國還倡導構建“一帶一路”等全球戰略布局,由此可能有助於緩解TPP對於中國的影響🧍🏻♀️。然而,截至目前,中國應對TPP的能力仍然亟待提升💇🏻♂️。
一方面,中國現有自貿區難以完全應對TPP的沖擊。中國與TPP成員國之間已經構建的自貿區的經貿標準離TPP還有較大差距👩,即便是今年達成的中韓、中澳等自貿區,仍然沒有涵蓋國有企業、勞工等標準,這就決定了現有自貿區的合作有待深化。同時,由於原產地規則等影響🥠⛩,中國與TPP成員國達成的自貿區盡管可以實現雙邊領域的經貿合作,但涉及全球價值鏈的合作方面可能會弱化😿,因為TPP成員國從中國進口價值較大的商品在域內的競爭力將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應對TPP的影響有賴於高標準經貿規則的製定👩🏻🍼。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時提出歡迎美國參與“一帶一路”,預示“一帶一路”覆蓋的領域超越了沿線國家和地區❌,而是包括全球👩🏽🍼,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應對TPP的影響👩🏻🦱。然而,“一帶一路”目前尚未形成明確的高標準經貿規則,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尚處於較為初級的層次🌊,未來有待進一步製定完善的規則以深化合作,預示“一帶一路”要應對TPP的影響還有重大的工作亟待落實🅰️👌🏼。
中國應對TPP的多重選擇
TPP對中國構成的影響有待更加深入的評估👩❤️👨,中國商務部等部門在不同場合表示對包括TPP在內等有助於深化區域一體化的規則持開放態度。然而🚵🏼,明年TPP可能在各國立法機構通過並且真正實施,由此也促使中國應對TPP的問題越發迫切。客觀評估中國應對TPP所面臨的多重選擇,據此評估內在的優缺點,是製定當前戰略謀劃的重要依據。
首先💆🏽,中國可以選擇加入TPP談判而接受美國主導的高標準經貿規則。這種情況可能倒逼中國加大力度進行深層次改革🤾🏼♂️,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尤其在國有企業、環境保護、知識產權🎫🤪、勞工等重要領域可能需要做出某些妥協🫰🏽,以滿足TPP的標準。雖然重視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倡導環境保護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均符合中國的改革方向,但國有企業、勞工等相關的改革可能面臨著規則創新的問題⇾,由此可能導致加入TPP面臨著挑戰。同時,加入TPP意味著中國繼續扮演規則的接受者🪂,這未能反映當前世界經濟格局變動的中國因素。
其次👩🏽🍳,中國可以選擇參與不加入TPP🦝,通過加快在“一帶一路”構建高標準規則等手段推動全球戰略布局以應對TPP的影響。TPP為中國提供了未來高標準經貿規則的樣本,中國通過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園區建設先行先試,探索高標準經貿規則的構建💃,同時將互利共贏等中國開放理念融入其中,再通過“一帶一路”構建高標準區域規則,以此深化同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此舉有助於應對TPP的影響。但挑戰可能在於如何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進行高標準協議的談判🧖♀️,特別是如何讓各成員有積極性達成協議🚣🏿♂️。
第三👨🏻🦽➡️,中國可以借助APEC平臺倡導通過亞太自貿區等手段深化經貿合作👱♂️,以此應對或者降低TPP的影響☢️。APEC平臺已經發展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多邊合作平臺🛁,中國倡導的亞太自貿區建設是APEC的重要目標。如果亞太自貿區能夠達成,那麽TPP可能成為亞太自貿區的子區域,那麽中國就可以大幅規避TPP的影響📟。重要的是🚴🏿,亞太自貿區所倡導的經貿規則具有中國元素,由此可以推動中國在未來經貿治理平臺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此舉也符合當前世界格局變化。
總體來看,中國應對TPP的占優策略選擇不是簡單決定加入還是不加入,必須創新戰略思維,將構建亞太自貿區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亞太自貿區的談判進程可能由於TPP的談判加速而受到影響,中國必須在此問題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應力推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更加完善的開放市場體系,加快區域及全球治理體系研究⚽️👮🏻,推動亞太各地區加快談判以確立亞太自貿區高標準經貿規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