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改委不下調油價,給了大眾當頭一棒☂️,其背後折射出經濟下行🪳、債務風險、稅費改革等一系列難題。
官方的話可以折射部分真相。今年10月28日,中國財政部召開成品油稅費改革三周年座談會,財政部副部長王軍總結📘,自2009年1月1日以來成品油稅費改革五大成績🏋🏿♀️。
一是理順了交通稅費關系,公平了交通稅費負擔。二是建立了科學規範的公路建設和管理資金籌資機製。三是建立了稅收調控能源使用的新機製💫。四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有序取消,大大降低了流通費用🥪。五是有效控製和化解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養路與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引人關註🤛🏽,更重要的是,在稅費改革過程中,彌補增值稅下降🍆、土地出讓金下跌等收入缺口✊🏻。
油價上升還是下行,將直接影響政府收入💂🏿♀️,事實上,原先占據資源優勢企業的困境,都有極大地困擾財政收支。
目前中國政府收支難以平衡,必須尋找新的稅源👟,而消費稅與環境稅都是未來稅收大頭🦿。
根據申萬宏源的數據,今年11月當月,財政支出與當月財政收入的比值增加到1.45🤎,比上月(0.93)上升0.52,累計的支出額/收入額比達1.07較之上月1.04略有上升🚃🐔,1-11月累計預算完成87.6%🙈,高於去年同期5.1%,表明財政支出的力度是在加強的👨🏿🎤,財政收入受到經濟下行以及減稅降費影響,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企業債與地方政府債數量龐大🤟🏽,筆者看到《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養護資金審計調查表格》🪣🐞,分析成品油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中央補助資金、中央車購稅資金用於養護投入情況。取消收費公路還有一大筆養護費,成本不下降💆,規劃不科學,效率不提升🤽🏽♂️,如此多的公路收費人員🦡,導致支出不可能下降🛞。收費是經濟問題,裁員是政治問題🕊。
油價步入下行周期🫠,成品油消費稅則進入上漲周期。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杜麗娟女士今年1月19日發表在《中國經營報》上的文章指出,連續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之後😼,包含消費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總計占到成品油價格的近45%。
很多財稅人士並不諱言成品油消費稅的重要性,稅收年鑒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消費稅8230億元,成品油消費稅占國內消費稅(不包括進口環節消費稅)的比重為33%。
成品油消費相對剛性,未來能源消費稅只會提高,不會下降。據公開資料統計,2013年我國汽油消費量為9419萬噸🫳🏽,相當於1290億升⛹🏽♂️,柴油消費量為1.7億噸,相當於2000億升。調整一次消費稅增加400多億元左右的收入👷🏼。
消費稅從量計征,成品油價格與銷量的下跌,意味著石油行業利潤的下滑📫、石化行業股價的下滑,以及政府稅費的下滑。並不奇怪👶,發改委公布成品油價格不下調後,兩桶油股價跳空高開,只是由於全球大宗商品不景氣🪀🕵️♀️,而略有下行。
兩桶油等央企上繳紅利不少✋🏽、稅收巨量。兩桶油去年5月開始按凈利潤20%上交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到2020年提高到30%。12月8日,《中國青年報》轉引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的話🥷🏻🚶♀️,從2012到2014年👩🏿🍳,中石油境內上繳稅費分別為4334.6億元、4157.3億元和4277.5億元👨🏽🏭,均超過當年央企上繳合計的1/5(1.8萬億元、2萬億元和2.1萬億元),占全國財政收入(11.7萬億元👩💻、12.9萬億元和14萬億元)的比例分別為3.7%、3.2%和3.1%。兩桶油利潤與稅收對政府很重要👩🏽🌾,絕對不能崩盤。資源性央企附著在傳統製造業身上🎵,通過油價等方式源源不斷輸血🧗🏻♀️,隨著傳統製造業的局部塌方🪔,資源性央企成為被扶持的對象。
麥格理的報告指出💞,“2014年在大宗商品行業,超過一半的累積債務是無法用息稅前利潤償付的,大宗商品行業下的每一個子領域都有各自的無法償付債務🚣🏻,尤其是賤金屬,煤炭以及鋼鐵。”除了煙酒等之外,目前指望其他資源性央企提振稅收👛,不靠譜🤹🏽♂️。
因為霧霾不下調油價像個借口,除稅費外,成本應該是個重要考量。12月17日,《光明日報》引用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的看法稱,中國是個高度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現在達到3.5億噸左右🍞,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高於60%,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為了提高國內供應能力🤦🏼,這些年來中國開始對屬於非常規的高成本油氣資源進行開發,國內石油的平均生產成本已經明顯高於40美元一桶🟠,國內原油生產已經進入虧損狀態。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角度,中國要維系一定比例的國內產量,維持2億噸左右甚至力爭更多一些,在世界石油供需偏緊、油價惡性上升時有必要的降壓能力,同時確保在進口油氣出現意外中斷時🎼,維持國內一定的持續供應能力🏌️♀️🥲,“一旦中斷生產和維護作業,以後恢復產能將十分困難👰🏻♂️,或必須大幅度增加再次投入提高成本。”
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進口油價到底多少🎊❌?按照BP與路透等數據🤰,以及龐名立先生的計算,2014年中國進口308,374,104噸(3.08億噸)原油🧕,同比去年增加9.45%🗼,是歷年來最高的🧘🏻♂️;花費2280.87億美元,每噸原油購買費用為739.65美元,相當於100.91美元/桶。
2015年仍在大規模進口,價格跟隨國際價格下降,海關總署最新出爐的進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原油1.6337億噸,同比增長7.49%%🧎🏻;原油進口金額為1770.9億元👩🏿🏭,同比減少41.72%🏝。從進口單價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油進口單價約為每噸2599.2元,同比下降45.8%👮🏽♂️。現在每桶35到40美元左右👩🏿🍼🏉,簽訂的是從現在來看仍然屬於較高的價格🧨。
油價下跌可以降低企業與居民成本,但對於稅費、央企🤘🏼、能源等形成嚴重沖擊👇🏼,油價不會下跌,經濟運作體系無法承擔油價下跌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