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資公司轉向海外市場收購石油資產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國內嚴格的法律限製🦹🏻♂️,使得在許多情況下進行油氣勘探和開采投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能源領域由國有石油巨頭把持🔁,留給民間投資的空間非常之小。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道 外媒稱🖲,一家知名度不高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煙臺新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潮實業)稱💤,該公司正收購美國西得克薩斯州的石油資產👩🎤。這筆投資是一項價值10億美元的交易的一部分,凸現出中國對美國能源資產的濃厚興趣。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5日報道,新潮實業25日在一份提交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中稱,作為收購寧波鼎亮匯通股權投資中心交易的一部份🤽🏻♀️,該公司將收購西得克薩斯州的石油資產。新潮實業預計收購鼎亮匯通的交易價格約為人民幣83億元(約合13億美元)。
報道稱,周末的這份文件顯示,新潮實業將從Tall City Exploration LLC和Plymouth Petroleum LLC.這兩家美國公司購得上述石油資產🔍。這兩家美國公司25日未立即對此置評🍛👍🏽。Plymouth Petroleum為總部位於波士頓的ArcLight Capital Partners LLC.所有。
這份文件除披露上述擬收購石油資產位於得克薩斯州西部的霍華德和博登縣以外,未披露有關這些資產的詳細信息。
銀行家和其他業內人士稱,很多中國企業🪓👨🏿🎨,包括一些主營業務不包含油和天然氣的企業👩🏻🔬,都表達了對收購北美能源資產的興趣。因供應過剩而導致的全球油價長期下滑已使得很多資產價格變得非常有吸引力。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能源公司的理想投資目的地🧑🏽🍳🧌,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有穩定的石油勘探和開采法律。但美國對中國資本投資潛在敏感領域的限製意味著🏇🏽,中國公司對美國能源領域的投資(到目前為止)是有限的。新潮實業表示🍭,這宗交易已獲得美國政府批準。
報道稱,該交易反映出,隨著中國經濟疲軟國內從汽車到房地產在內的需求都在放緩,中國公司正在努力尋求境外獲利的新目標。在去年的另外一宗交易中,中國黃金零售商金葉珠寶斥資6.65億美元收購了總部位於得克薩斯州的ERG Resources LLC📦🤞🏻。
報道認為🤳🏽,中資公司轉向海外市場收購石油資產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國內嚴格的法律限製,使得在許多情況下進行油氣勘探和開采投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能源領域由國有石油巨頭把持👰🏽♂️,留給民間投資的空間非常之小。中國政府表示,作為正在進行的改革的一部分,將在石油行業引入更多民營資本。
報道稱💻,總部位於山東的新潮實業2014年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0億元。該公司主要進行房地產開發,此外還涉足電子配件生產等一些規模較小的業務🤦♂️。
【延伸閱讀】西媒:美國為遏華欲撤離中東 沙特挾石油說“不”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道 西班牙《起義報》6月1日發表伊格納西奧·拉莫內的題為《石油的新地緣政治》的文章,編譯如下:
石油的新地緣政治在什麽背景下形成😎?霸權大國美國認為中國是中期內唯一有能力與美國抗衡,並在世界範圍內威脅美國霸權的國家。因此🥭,華盛頓從21世紀初起就默默地建立起對北京的“戰略不信任”。
美國總統奧巴馬根據這一新觀點決定調整美國的對外政策〰️。美國不願再回到冷戰時期不得不與另一個“超級大國”分享霸權的痛苦境地。奧巴馬的顧問們用下列方式提出了這一理論:“只有一個星球,只有一個超級大國👨🦱。”
因此🧑🏽🎤,華盛頓不停地加強自身在東亞的實力和軍事基地🔅,企圖“遏製”中國。與韓國、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的島嶼沖突以及美國第7艦隊的強大存在證實了中國海上擴張的能力遭到阻截🤹🏿♀️🧑🏼🔬。與此同時,美國在外交上加強了同所有與中國有陸地邊境的國家之間的聯系(俄羅斯除外)🤶🏽。這就是華盛頓近期與越南和緬甸特別接近的原因👩🏼🌾。
這項特別專註遠東地區和遏製中國的政策只有在美國成功遠離中東事務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在這一戰略背景下🚞🎓,華盛頓傳統上是在3個領域內進行幹預。首先是軍事領域:華盛頓身陷多起沖突🙍🏻,特別是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其次是外交領域,特別是與伊朗之間的關系⛴🧚🏿♀️,目的是限製伊朗的意識形態擴張,阻止德黑蘭獲得核能力。第三是支持領域,特別是以色列😞。對於以色列來說,美國仍然是“最後一個保護神”👨👩👧👦。
華盛頓對該地區的“超級直接參與”體現了“美國的局限性”,美國無法真正贏得任何一場深陷其中的沖突。這些沖突對於美國國庫來說都是巨額開支,甚至對國際金融體系也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目前,華盛頓非常清楚👷🏿,美國不能在世界範圍內同時開展2場大規模戰爭。因此替代選擇是:要麽美國繼續身陷中東泥淖,要麽致力於遏製中國的迫切目標🕵️🤌🏼。
奧巴馬的決定是顯而易見的:應該面對第2項挑戰5️⃣,因為這才是對21世紀的美國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此🫦,美國應該逐步但堅決地撤離中東🦩。
現在問題來了: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為什麽要如此深陷於中東局勢,以至於忽略了世界其他地區?答案可以只用一個詞來概括:石油。
自從上世紀40年代末美國已經無法實現石油自給自足以來🦹🏽,主要的石油產區對美國而言就成為“戰略癡迷”的對象。這也是華盛頓熱衷於在中東和拉美搞“政變外交”的部分原因🫨。
上世紀50年代,隨著老牌的英帝國撤出中東,美帝國取而代之👑,將“自己人”安插在地區各國的首腦位置,特別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這2個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當然還有當時處於美國控製之下的委內瑞拉。
直到不久以前,對中東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還使美國不敢想象撤離該地區的可能性。那麽發生了什麽樣的改變,促使美國人現在考慮離開了呢?21世紀初以來,通過水力壓裂法開采的頁巖油氣資源大幅度增加,從而改變了所有參數。油價上漲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美國恢復了能源自給自足的狀態,甚至正在重新變身為重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終於可以考慮撤離中東的可能性,因此奧巴馬幾乎將全部的美國軍隊撤出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國非常謹慎地參與對利比亞的空襲,並拒絕對敘利亞當局實施幹預🌨。另一方面,華盛頓艱難地尋求與德黑蘭達成一項核協議,對以色列施壓👩🏿🚀,敦促以色列政府盡快與巴勒斯坦達成協議。在所有這些問題上,能夠感受到華盛頓結束中東戰線,忘掉中東的噩夢,轉向另一個問題(中國)的意願。
在油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所有這一切都在完美地進行著👲🏻。而此時沙特阿拉伯決定介入。利雅得反對美國撤離中東。特別是如果華盛頓在此之前與德黑蘭達成核協議的話。沙特認為這對於伊朗太有利了🙎🏼♂️。此外,沙特王室認為,這種情況下,沙特人和整個遜尼派都將成為所謂的“什葉派擴張主義”的犧牲品。需要指出的是,沙特的主要油田都分布在什葉派聚居區。
作為世界上第2大石油儲備國🏷🚧,沙特阿拉伯決定利用石油去破壞美國的戰略。沙特違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宗旨🧝🏽,違背一切明顯的商業邏輯,決定大幅度增加產量🧙🏿,造成油價下跌,讓市場充斥著廉價石油👨🏼🦰。這項戰略很快就見了成效🏆。在很短的時間內,油價暴跌50%🌰💶,達到每桶40美元左右。
這項政策對水力壓裂法造成了嚴厲的打擊。目前美國的很多大型頁巖氣生產企業陷入危機,破產或面臨破產威脅。在每桶40美元的價位下📭➙,頁巖氣是無利可圖的。很多重要的石油企業已經宣布停止海上開采,造成成千上萬個就業崗位喪失。
石油供應量再次出現不太豐富的情況👩🏿🌾,價格略有回升💾。但沙特阿拉伯的儲量足夠使利雅得控製流通量和調整產量,允許價格輕微回升🧓🏼,但不會達到允許水力壓裂法和深水油田恢復生產的水平👼🏼👨🏻🦽。這樣,利雅得就成為油價的絕對仲裁員。
新形勢迫使奧巴馬重新考慮自己的計劃。水力壓裂法危機可能意味著美國化石能源自給自足的終結©️,並回歸依賴於中東的狀態🧑🏽⚖️。目前看來利雅得似乎贏了這一局🫂,但是可以堅持到什麽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