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每兩天就新增100萬個交易賬戶,任何一個一年內上漲100%的市場無論如何都值得投以某種程度的懷疑眼光。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市場或許將效法其鄰國上世紀80年代的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25日刊發題為《中國會是下一個日本嗎?》的文章,作者為梅裏恩·薩默塞特·韋布。文章稱🚴♂️,每個股市投資者都夢想著穿越到某個大牛市開始之時。如果說有哪個泡沫前市場讓我想穿越的欲望略高於其他所有市場🙇🏻♀️,那就是日本了🏌🏻♂️。
我渴望穿越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為了親眼見證日本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濟增長速度🗣。那時,受其小心建立的出口機製推動,在整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的年均增速超過了9%:它到1955年成功地恢復至戰前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水平,有幾年(1959年到1961年)的表現甚至令人震驚👨👦👦,至少根據日本銀行的數字⛺️,有一年的增速超過了15%👋🏽。
人們當然不是沒有擔心——上世紀60年代初👩🏭🍽,日本銀行總裁山際正道在一封短信中為鋼鐵業產能過剩、基礎設施投資不足以及日本可能被迫陷入輕微的貿易自由化狀態而焦慮不已。
但日本的經濟仍在飛速增長——那個十年的剩余時間裏,GDP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世界上的其他地區開始變得有點兒不安了。
但日本股市幾乎無視經濟增長:看看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市場行情圖表🧑🏻🦳,就會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初之前,日本股市一直是逐步上漲,漲幅並不會讓人格外感興趣🧑🏻🦰。
然後🕛,一切都變了。
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時間陷入嚴重經濟蕭條和多到可怕的經濟反省活動)和80年代經濟增速平均降至4.2%😑🙇🏽,但日本股市突然大漲🟧。股市在前10年漲了3倍,在後10年漲了9倍。
到1985年🈺🤾♀️,日本股市為其勇敢的投資者帶來了20倍於美國股市的回報🏋🏿♂️🚴🏽。
你會納悶原因何在🏄🏼♂️。部分原因在於,各公司在擴張期很少會獲得高額利潤,利潤會在為增長付出的代價得到報償時湧入🧓🏻。
另一部分原因在於,過分激動的國際投資者突然現身🧘👨🏿🍳。
還有部分原因在於日本的貨幣政策。簡而言之,股市發狂的原因是,1971年,日本銀行對美國放棄金本位製反應過度👅,為壓低日元幣值並向銀行業註入信貸而“大肆印鈔”。
德國經濟學家🧓🏿、《日元王子》一書作者理查德·沃納說,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日本印鈔並買下了全世界😖。”
這一切讓我想到了中國: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減速👆;中國的股市在經濟增長減速一年後實現翻番🙇🏼♂️;外國人嚴重低估了中國市場,盡管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實行自由化計劃🧚🏽;而且中國人完全贊同印鈔➔。
你或許會說中國不一樣——中國經濟債臺高築,中國公司的管理方式很糟⚡️。這兩點我完全贊同。但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經濟也很糟糕(所以才會自省),它對待股東的方式也沒什麽值得大書特書之處。股息?哼👩🏿💼🅱️。股票回購👩🏼🏭?呵呵。獨立董事🩻?誰需要他們🌆🪜?
日本成功迎來一個輝煌的牛市💅🏻,而這個牛市的頂點是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而且對股東價值——實際上是任何價值——完全不屑一顧👫。中國也許會重蹈覆轍🍸。
我不是建議你拼命投資中國股市。每兩天就新增100萬個交易賬戶☣️,任何一個一年內上漲100%的市場無論如何都值得投以某種程度的懷疑眼光👩🏽🏭。
我的建議是——一年前我第一次提出這一建議——從你的賭金中拿出一點兒🩵,賭一個10年期的前景:如果中國市場走上日本的老路且你能妥善應對動蕩局面,那就有800%的不錯回報等著你🌓。不過就是賭一把✨。
【延伸閱讀】美媒:中國股市漲幅雄冠全球讓美國投資者糾結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雄冠全球的股市上漲正在造成美國期權市場交易者的意見分歧👩🏻🎨。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7日報道,過去一個月裏🕘,對於避免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受損的期權合約🛋,以及從跟蹤中國企業的美國最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更多上漲中獲益的期權合約的需求均呈爆炸式增長。這反映出在中國內地的股票價格上漲蔓延至在香港上市的同種股票,並推動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在過去30天內飆升21%之後,人們對於市場的展望出現了分歧。
看空者認為,在過去一年上證綜指不顧商業前景疲軟以及管理層對投資者狂熱症的警告而上漲超過一倍之後,中國股票很可能遭遇拋售。而看多者則認為💂🏿♀️🙋🏼♀️,由於政府剛剛開始一輪貨幣寬松政策,意在支持將以自2009年以來最慢速度增長的經濟🧓🏼,股市將持續上漲🏄🏽。管理大約680億美元資金的詹尼資本管理公司駐費城的首席投資策略師馬克·盧斯基尼說✏️:“投資界對於此次上漲的合理性仍然存在很多爭議🏄🏿。這是否純屬投機因而極易破滅,或者說股市的上漲與中國出現的增長走軟的現狀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脫節?”
在過去30天裏,資產74億美元的貝萊德投資集團跟蹤香港股市中所謂H股的“iShares中國大市值企業ETF基金”的看跌期權合約的持倉量猛增至200萬手,接近5年新高🤷🏽♀️。而看漲該基金的期權合約持倉量則增加約一倍至170萬手🥡。
彭博新聞社匯總的數據顯示,德銀跟蹤中國A股的Deutsche 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ETF基金的看跌期權在一個月內上漲了92%,而同期該基金的看漲期權則上漲71%。
這兩支基金自3月24日以來上漲了大約19%,反映了恒生H股指數和上證綜指的上漲🧏🏽♀️。根據彭博新聞社匯總的數據🚨,中國股市是世界主要股市中表現最好的。
報道稱🔌,盡管投資者對於政府刺激增長措施的預期幫助推動了中國7.7萬億美元的股市,但包括貨幣寬松在內的政策尚未恢復中國經濟的活力。盡管在24年最疲軟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央行自2014年11月以來兩次降息並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但4月製造業指標仍下降至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股市上漲已經促使當局在2015年采取措施以抑製上漲,並防止在創紀錄的新投資者入市之後出現又一次股市繁榮與破滅的輪回🚒。中國證券管理機構4月24日開始了打擊股市操縱和內幕交易的行動,從而成為降低風險的最新努力。
在政府控製信貸擴張之際🦹🏿♂️,中國證監會正試圖在鏟除投機者和鼓勵股市在幫助企業籌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之間求得平衡👨🏽🚀。證監會和央行行長周小川對資金流向股市表示了支持🙆♂️。
R-Square宏觀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官安庫爾·帕特爾上周說😞,“如果上漲太快太急,最終將導致崩潰👩🏻🔬,這是他們感到有些擔心的事情”👨🏿💻🤵♂️,他們正在試圖“通過執行這些宏觀審慎的措施來放慢市場的活躍度”。
2015年1月份🌎,管理層宣布對券商的融資融券業務進行一輪檢查。
最新的整頓是在標誌性的上證綜指4月24日下跌多2.2%之後推出的🏖,因有傳言稱政府將提高股市印花稅。在證監會出面辟謠之後,指數最後收窄跌幅,全日收盤時僅下跌0.5%,而指數當周仍累計上升2.5%。
紐約Krane基金顧問公司的基金經理阿龍·狄龍通過電子郵件說🫠:“一些投資者表達了中國股市已經見頂的擔憂🤹🏻♀️。我們卻相信中國股市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將嚴打股市違法違規行為 已逮捕125人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4日發表了題為《中國在股市暴漲之際打擊市場操縱行為》的報道,編譯如下🙅🏻♂️:
中國證監部門開始打擊市場操縱行為和內幕交易🦵👩🏽🚀。這是在股市繁榮吸引新入市投資者達到創紀錄水平之際🧦,為降低風險而采取的最新舉措⛹🏼♂️🫂。
中國證監會網站24日發布的公告稱,此次行為針對經紀公司從業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進行交易的行為,以及包括操縱期貨交易價格在內的市場操縱行為👩🏽🎓。證監會還提到場外交易市場的內幕交易和並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舞弊行為。
證監會今年出臺的措施表明,它將著力防止中國股市再度出現由盛而衰的周期。本月,有關部門叫停了保證金交易的一個融資源頭;同時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新入市投資者應慎重🐦,要充分估計股市投資風險。今年1月🕦,證監會宣布對經紀公司的融資融券行為展開調查🍲。
美國馬克特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沙烏爾在電子郵件中說:“監管部門不反對牛市🔠,但他們不會容忍違法違規者。”
在此次最新打擊行動之前,因有人猜測政府將提高印花稅,上證綜指24日一度下跌達2.2%👩🏼🔧。在證監會否認上述傳聞後,上證綜指回調並收跌0.5%。
政府將加大力度促進經濟發展的猜測🫅🏼🙇🏻,推動上證綜指在過去一年裏暴漲114%🧑🎤。
證監會一面試圖打擊價格操縱行為,一面提醒關註中國股市的反轉風險⛔️。個人投資者占中國股市交易的約80%。
證監會去年12月宣布,18只股票涉嫌市場操縱行為👨🦼➡️,對涉案公司和個人立案調查並成立了專案小組。
證監會今年1月稱,2013年下半年以來,共有125名個人和三家機構因涉嫌內幕交易而被移交警方🚶♀️➡️。
路透社去年7月報道說,對內幕交易的打擊導致大批共同基金經理因害怕受到調查而離職。
證監會24日在其網站上表示📉🙋🏿♂️:“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伴隨著牟利模式的改變🫵,在新股發行🚵🏻、並購重組、重大信息披露及市值管理等環節變換手法、不斷演變,且交織發生,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中國官員如履薄冰,一方面要根除投機者,另一方面要鼓勵股市發揮更大作用,在政府收緊信貸的情況下幫助企業籌資。
證監會和央行行長周小川均表示支持資金流向股市。
英國亨德森全球投資公司駐倫敦投資經理查利·奧德裏說:“滬市上升極快🐝,監管者認為有必要發話予以控製🏫。人們對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控製當前的樂觀情緒抱有些許懷疑態度。”
【延伸閱讀】中國借股市大漲增加新股發行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加快IPO進度🫄🏽,在股價上漲之際增加供應。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23日報道,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正在加快首次公開募股(IPO)的進度,以便讓更多的企業利用本國股市出現的全球首屈一指的復蘇勢頭🏌🏻♂️,這一勢頭已經讓上證綜指達到7年來的最高點。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通過其官方微博說,將把每月核發一批次IPO申請增加到核發兩批次。該機構說,今天獲準發行的新股有25支。
與美國和歐洲的情況不同🚦,中國證監會控製著新股發行的時機和價格❤️。該機構目前正在向市值達到7.6萬億美元的中國股市加快推出新股,以滿足無休無止的需求🙍🏿♂️。根據彭博社的統計數據,在過去一年裏發行的140多支新股中,除了1支以外,其他都在首個交易日達到了44%的漲幅上限👴🏻。
美國羅森布拉特證券公司的中國股票研究部門主管張俊(音)在電話中說:“目前的市場行情有利於監管機構讓更多企業發行新股。中國股市產生的巨大收益吸引了大量資本,投資者正在爭搶新發售的股票🚣🏻♀️🪯。供應的增加會有助於滿足這一需求🤒。”
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負責審核IPO申請,對投資潛力和可持續盈利能力等因素作出評判🤾⚒。
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中國證監會今年4月批準的新股有30支。相比之下🪿,3月有26支,2月有18支,1月有21支。
上證綜指今天連續第三天上漲🤽🏽♂️,報收於4414.51點,是自2008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在2014年上漲53%之後,中國股市今年以來上漲了36%,比其他任何國家的漲幅都大🦶🏼。
中國人民銀行本周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1個百分點🔔,是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大調整幅度☝🏻。央行試圖通過此舉來推動出現降溫勢頭的中國經濟在今年達到7%的增長率,這也是自1990年以來的最慢經濟增速。
繼證監會要求企業壓低新股上市價格從而保護個人投資者利益後🪀👉,IPO數量激增。雖然決策者沒有正式公布新股價格的上限🙅♂️,但彭博社統計的數據顯示,實際上中國沒有哪家企業的新股發行市盈率超過23倍。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中國致力打造更有效股市 促經濟增長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股市滬綜指4月22日收漲2.4%🧙🏻🧗🏻,繼續刷新逾七年高點。
據路透社4月22日報道🫂,分析師指出🆙,今日電氣電力板塊領漲,而午後券商等金融股崛起亦提振大盤𓀁。目前資金已對場內所有板塊輪番炒作完畢🤸🏽,整體市盈率水平有所提升🐫🎹,權重股後續題材乏力可能拖累指數上行力度。
滬綜指收報4398.49點,大漲104.87點或2.44%,此前收盤高點為2008年3月3日的4438.27點。上證A股今天成交額為9728億元人民幣☘️,21日為8587億元。
湘財證券策略分析師朱禮旭表示🪸:“整個上證指數(漲幅)在午後回調之後就是券商股在拉升。”
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4月21日通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和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展特許經營,境內外法人和其他組織均可通過公開競爭,在一定期限和範圍內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並獲得收益🏐。
滬深300指數收報4739.81點,上漲2.61%🚀。130億元額度的“滬股通”凈買入8.3億元。
實現兩大目標
據香港《南華早報》4月22日報道,北京顯然寧願讓股市而非房地產市場成為公民儲存財富的地方🚞,因為流入股市的錢,至少在理論上,最終會被企業用於生產,而這最終將使整個經濟受益😚。
這一戰略也契合了北京更少依賴固定資本投資、更多依賴消費促增長的目標。這一戰略是通過以下兩方面完成的👳♀️🟨:一是股市上漲創造財富效應;二是企業通過市場融資更具競爭力🥍,從而可以給員工漲工資。
因此,中國在股市實施的改革是為了鼓勵更多企業上市,從而使企業更容易籌集資本,因為中國的市場資本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依然相對較低😌👲🏿。
近10年來🧇,A股市場一直落後於GDP的總體增長。市場估值趕上來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在通脹率較低且未來預計會有多次降息的情況下。
A股市場快速、驚人的增長顯露了中國政府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它願意在內地打造一個更有效的股市以有利於資本市場的活動。另一方面,可供選擇投資品種的欠缺以及市場資本總值與GDP的低比率導致了市場價格的巨大波動🎻𓀆。
因此預計北京會繼續在推動股市與控製其上漲方面尋找平衡點𓀄。對股市的推動將依賴於快速改革,包括資本賬戶改革(內地公民和投資者有投資海外市場的選擇),並依賴於籌資透明度的提高。
對股市的控製將包括時不時地下達行政命令以應對市場的任何過度杠桿率,比如最近公布的控製保證金貸款的條例。
背離面臨風險
據香港《南華早報》4月22日報道,盡管中國當局發出的信號相互沖突,股市仍在瘋狂上漲。為使市場降溫,首先政府宣布了針對投機者的措施,然後解凍了高達1.2萬億元人民幣用於銀行放貸。這反映了決策者面臨的兩難境地。投資者將大量資金砸入內地股市並通過“滬港通”砸入香港股市🙋🏻♀️,在經濟減速之際📸,這顯然形成了泡沫。不僅基本面不支持股市快速上漲🧑🏿🦲,而且許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都處在泡沫區域。
監管者希望資金流向中小企業,大多數就業崗位都是這些中小企業創造的。實際上,李克強總理最近在考察兩家國有銀行時就敦促它們向中小企業發放更多貸款。這引出了下述問題:在當局新註入的流動資金中,究竟有多少進入了實體經濟🤸♀️👦🏿,又有多少只是在內地股市投機?
也許有人認為股市大漲創造的財富將推動需求和實體經濟。事實上這是自去年11月以來兩次降息以及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目的,但效果依然有限♕🧑🔧。企業既不擴張也不貸款有資金方面以外的原因:結構性問題(比如官僚作風和壓抑的管理環境)和運營成本。這反映了政府面臨的巨大經濟挑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太可能在股市與實體經濟相背離帶來的不正常安樂感中找到🏂🏻。
防止成為“瘋牛”
據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4月20日報道,日前,北京宣布,一季度GDP增長率跌至7.0%,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增速。
但是,就在經濟減速加劇🦢、金融困境跡象激增——如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佳兆業出現債券違約——的情況下,中國的股價卻像一枚沖天炮一樣異軍突起。
多頭認為,中國股市只是在趕上該國經過刺激的經濟增長勢頭罷了。但是,這個時間點很有諷刺意味,因為中國經濟現在是在快速下行。
有些人猜測,這輪入市風潮的目的是讓銀行和其他一些“大到不能倒的”實體發行泡沫股🫷,掩蓋不良貸款造成的巨額虧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這是一種高風險策略,因為只要這些泡沫股價格大跌,就可能給中國的金融系統掀起大風大浪🫷🏽。
還有一些人聲稱🧑🏽⚕️,股市暴漲是為了彌補房價下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以提振消費。但要實現這一目的,股價的上漲必須是可持續性的🧖♂️,而不能是轉瞬即逝的海市蜃樓👐🏼。辦法是實施真正的經濟改革👨🏻✈️,讓經濟增長回歸正軌。這是沒有捷徑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