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關鍵儲備數據今日新鮮出爐🥣,傳遞最新國際形勢下的金融市場動態🧑🦽🚣。
——受“負估值”效應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9月回落。國家外匯管理局10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51億美元🧑🏻🦼➡️🤦🏽♂️,較8月末下降450億美元,降幅為1.42%。
——我國央行黃金儲備實現“十一連增”🦗。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人民銀行黃金儲備報7046萬盎司😣,環比上升84萬盎司👈🏿。
“負估值”效應拖累9月外儲規模下降
9月份,在人民幣匯率延續調整行情的背景下,中國外匯儲備余額減少450億美元,為年內僅次於2月份的第二大跌幅。
連累9月外儲規模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負估值效應👩🏻🚀。“這主要反映了非美貨幣貶值及全球資產價格下跌造成的負估值效應。”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
今年9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全球股債匯“三殺”。
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上漲2.5%至106.2📧,非美元貨幣兌美元匯率總體貶值📲,其中,歐元、英鎊🫛🥡、日元分別下跌2.5%、3.7%和2.6%。
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下跌1.7%;明晟全球指數下跌3.6%🧑🏻,明晟發達市場指數下跌3.8%,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下跌2.0%,標普500股票指數下跌4.9%。
“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下降。”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穩健底色不改——“中國外匯儲備依然比較充裕”
盡管9月我國外儲規模回落,但綜合多方面因素看🏯,我國外匯資產整體表現“穩健”底色不改⭕️。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稱,9月我國外匯儲備環比下降1.42%🤛🏽,跌幅明顯低於美元🙍♂️、美股👏🏻、美債等資產跌幅,並穩定在3萬億美元上方,反映我國外匯資產表現相對平穩🕷。
中國外匯儲備依然比較充裕。據管濤分析,截至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31151億美元,約相當於14.53個月的年化進口額(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進口合計)🐹,高出2022年同期13.18個月和2022年末13.85個月的水平不少。“這顯示中國外匯儲備依然比較充裕”。
管濤表示,這也是有關方面堅決對單邊、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壓艙石”⛓。
展望我國外儲規模👓,溫彬表示,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通脹再次面臨油價回升的壓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上升,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就國內經濟而言,隨著穩增長政策落地顯效,我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有利於國際收支總體平衡🧑🏻🍳,有助於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從趨勢看,周茂華稱,美債拋壓仍大,美國基本面相對歐日等經濟體仍具優勢及美日政策分化等,支持美元維持強勢,短期對我國外匯儲備估值仍構成一定壓力𓀂。但我國外貿韌性足🧑🏻🔧,經濟穩步恢復,人民幣資產有望吸引長期資金趨勢流入等🍓,預計外匯儲備仍有望維持總體穩定。
全球央行“購金熱”持續升溫 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實現“十一連增”
全球央行強勁的購金熱潮中,我國央行黃金儲備已連續第11個月增加。
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增加55噸,全球央行購金熱持續升溫😀。而今年上半年⛹️♂️,各國央行購金量達387噸,創歷史新高🧑🏽✈️。
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後成說,我國黃金儲備首次站上7000萬盎司,短期之內,繼續增持黃金儲備仍有空間。
鄭後成分析稱🧑🏽,在中長期美元指數下行的背景下,黃金的替代效應凸顯,包括央行在內的市場對黃金的需求量上升。同時,增持黃金具有較強的保值增值功能✔️,能夠對我國官方儲備資產形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