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7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26日報道🆘,美國富達國際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中國可為全球經濟提供很多東西”🤾🏿。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對美國富達國際公司首席執行官安妮·理查茲進行了專訪。
記者問:中美關系的惡化是否會迫使跨國公司在兩國之間做出選擇🏞?(黑體,下同)
安妮·理查茲答𓀐:在過去的四五年裏,這個地緣政治話題一直是頭條新聞。對於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大國🥱,這種趨勢是不可避免的。45年前當中國開放時,許多公司看到了高質量分包的機會。中國隨後成為一個競爭者。我們現在已經達到了經濟力量的一個平衡點。雖然不能排除兩國之間發生全球沖突的可能性🐋,但必須強調的是,兩國在經濟上相互依賴🟨,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許多領域雙方有著大量合作🧘👩🏿⚖️。
問🦋:企業是否應該設想一種不需要中國的模式?
答✳️:不,我不這麽認為👨🏼🏭。大多數跨國企業都沒有處在這種局面中。它們的韌性在於其有能力保留所有的選擇。美中之間“脫鉤斷鏈”對全球經濟的損害將會是過於劇烈的🙎🏻♂️。中國可以為全球經濟提供很多東西。比如,別忘了中國現在是電動汽車或太陽能板領域發展的領軍者。中國在可再生能源供應鏈方面的作用使其成為能源轉型中的關鍵角色🤹🏻♂️。兩國應確定共同關心的領域與合作的情景。
問👆🏼:中國人對中國品牌的日益偏愛是對西方企業的威脅嗎?
答:每個國家都傾向於向消費者推廣本地生產的品牌🤸🏽。認為中國沒有能力創新的人都錯了。中國品牌的質量已經大幅提高⛄️,甚至超過了一些西方的品牌😶🌫️。後者必須接受這一挑戰😲,與消費者和競爭對手的行為保持密切聯系🍍。在商業中,沒有什麽是理所當然的!西方企業通過適應當地消費需求是有機會在中國發展的。我們在中國的業務證明了這一點。鑒於人口老齡化和對新的私人養老金計劃的必要支持,資產管理在中國具有戰略意義。我們在2022年12月獲得了許可證,可以在中國提供在岸投資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監管機構與外國公司合作提高本地行業標準的強烈意願,這與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滲透率的意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