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在過去10年裏已經超越德國奪取了世界出口冠軍頭銜,然後又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和工業國🧎♀️➡️。
10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爾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布朗夏爾表示,增長放緩是中國經濟肌體更加健康的表現⌚️,他認為房地產和影子銀行風險可控🦆,而近來出現的投資上升情況則可能阻礙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道 德媒稱🚦,在新中國建立65周年之際,3個事件表明了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在經濟上的沒落:收購一家酒店、一家企業上市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世界銀行的一項數據修正。
據德國《我們的時代》周刊10月31日報道,中國安邦保險集團為收購一座酒店支付了迄今最昂貴的費用:19.5億美元👴🏽。那不是一般的旅店,它或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酒店: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
中國人馬雲的電商企業阿裏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創造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上市活動。盡管除中國以外幾乎無人知曉及購買阿裏巴巴的產品,但它在國內市場的營業額超過了亞馬遜和億貝公司的全球營業額。
而最後一項🗓🧻,在10月初的年會上,IMF提交了個別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修正數據🙏🏿。根據修正後的數據🤘🏼,中國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在2014年底將超過美國:中國是17.632萬億美元,而美國是17.416萬億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GDP被視為比以實際匯率為基礎計算更有說服力👐🏻,後一種方法存在對貨幣匯率的高估或低估。IMF的數據未包含屬於中國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這兩個地區的GDP加起來也有4500億美元。
這些數據標誌著一個歷史性轉折⛩: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時間比人們迄今的預計提前很多🧚🏻♂️。美國保持這一地位長達100多年📂。此前💈,中國在過去10年裏已經超越德國奪取了世界出口冠軍頭銜🦍,然後又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和工業國。
根據最新數據🫅🏼,新興工業國家也明顯比迄今認為的更強大:印度明顯將日本這個目前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甩在身後⛈,俄羅斯和巴西排在德國之後🐂,分列第六和第七位。
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5個金磚國家2013年的GDP總計為30.1萬億美元,緊跟GDP總計33.2萬億美元的七國集團之後。由於經濟增長率不同,2014年這一差距或將縮小至兩萬億美元。尤其是在2007年之後🔚,新興工業國家得以將實力對比關系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變🏦。英國《金融時報》針對IMF修正GDP數據進行的報道說,發達國家的經濟在2007年至2013年間僅增長4%,而崛起中的經濟體相應的增長率則為37%,比前者快8倍👨🏽⚖️。
新興工業國家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追趕過程以及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實力的下降也是美國和歐盟各國政府全力以赴構建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的真正原因:《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將幫助美國和歐盟在面對日益強大的多極世界時仍保持自己的世界政治經濟主導地位。
【延伸閱讀】國務院官員🍳: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回落
新華社記者郭信峰 張鐘凱
海口--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1日在此間表示𓀋,根據對中國內外環境的需求供給分析,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在今年回落的基礎上繼續回落,宏觀政策宜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張軍擴在海口舉行的2014新興經濟體經濟政策論壇上說,外需方面,明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之後的大調整階段,各區域的發展可能集中化,總體來看,將保持低速增長的態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預計中國明年出口環境會比今年略有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會太大。
這位經濟學家表示,內需來看,明年中國的投資可能繼續今年的下行態勢,雖然最新執行的信貸政策對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房地產銷售,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受高庫存的影響⚈,很難保持增長。
他認為,當前製造業總體過剩,汽車生產和消費進入較低的增長期📇,考慮稅收優惠等政策,製造業的降幅不會太大。與此同時🐻❄️,中央財政如果不擴大支持力度👳🏼✯,消費方面受收入增長小幅放緩與住房消費的收縮,明年消費的增長可能會呈現穩中略降的態勢。
“因此🪦,我們認為今後一段時期應當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政策導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保持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之下,不失時機的推進各項改革,積極為經濟進入新常態創造條件奠定基礎。”張軍擴說。
張軍擴認為,當前最為重要的是🔂,要加快推進那些有利於充分釋放中國增長潛力的改革。首先是要通過改革釋放中國本來所擁有的🎆、但是被體製弊端壓抑的優勢♗⛹️♂️。
他表示,雖然中國的潛在增長力已經下降,但也不會一下子滑落到發達國家的狀態,而是具有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中高速增長的潛力👬🏻🙍🏼,潛力範圍可能會在6%一8%之間🍚。
【延伸閱讀】外媒:亞投行挑戰美金融霸主地位助推中國經濟
西班牙《起義報》10月29日發表題為《北京: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亞洲曙光》的文章,作者是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阿列爾·諾約拉·羅德裏格斯。文章寫道,10月24日,21個亞洲國家的代表齊聚北京簽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首次提出了成立這樣一家銀行的建議。多名官員表示,這家銀行將成為亞洲地區電信、能源和運輸等重大項目的融資平臺。
原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原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金立群負責籌備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
文章稱,亞投行“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原則,明顯針對的是華盛頓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絕對統治地位。在布雷頓森林會議70年之後,美國雖然經濟停滯🚣🏽、債臺高築,但其全球資本主義憲兵的角色仍未受損。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指出,可以把這個問題想象成一場籃球賽✌🏻,美國希望決定球賽時間、場地大小、籃筐高度以及一切適合自己的標準👱🏻♀️。
在這方面🎏,各地區開發銀行的做法是認識其“軟實力”的關鍵。這些銀行成立以來的目的就是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和世界銀行[微博]的貸款職能提供補充。消除貧困和關註弱勢群體的計劃成為緩解資本主義邊緣國矛盾的工具,目的是保障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主角地位。
冷戰期間,在日本的無條件支持下,亞洲開發銀行被納入美國的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軌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也始終被控製在歐洲和美國手中。東京一直掌控著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的職位,日本和美國始終保有該行最大股東的地位🦜,占有超過25%的投票權👃🏽。
除了與缺乏代表權有關的問題以外,還要考慮到基礎設施項目是長期內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全球範圍內的資本積累日益轉向東方,亞洲急需調動資金將區域價值鏈連接起來。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僅2010-2020年間亞洲地區就需要8萬億美元投入國內基礎設施項目、2900億美元用於區域基礎設施項目。但亞洲開發銀行每年的貸款規模只有100億美元⏩👡,無法滿足貸款需求。
鑒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和對外需求日益疲弱,通過亞投行對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投資將使亞洲一體化進程獲得前所未有的推動力,也將有利於中國獲取戰略資源和進入重要的消費市場🕵🏿♀️。中國目前是很多亞洲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如印度和孟加拉國。中國還是斯裏蘭卡和尼泊爾等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12年,中國與東盟10國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4000億美元。毫無疑問,北京在謀求世界經濟霸權之前必須先鞏固地區內的領導地位。不僅是在經濟領域,還要通過亞洲國家之間更大程度的地緣政治平衡來製約美國推行的重返亞洲戰略。
文章稱,雖然迫於奧巴馬政府的壓力,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拒絕支持亞投行⚾️,但亞洲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反映出白宮削弱地區一體化的努力在人民幣外交面前是極為有限的。總而言之👩🦯➡️🫗,一個新機製的推行將公開挑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支柱,推動向著以金融區域化為中心的新治理模式的過渡進程。也許到了某個時刻👨🏻🎤,美國時代會在以北京的多極化崛起為中心的亞洲曙光面前轟然倒塌🤠。
【延伸閱讀】世行👳🏻:土地改革是中國經濟保持高增長的關鍵
“鑒於今年國內經濟活動低於預期,世行將中國2014年的經濟增速下調至7.4%;2015-2016年的平均增速下降到略高於7%的水平。”10月29日,世界銀行(簡稱“世行”)發布《中國經濟簡報》(下稱簡報)並作出以上表述。
世行強調,中國如何保持經濟的合理高增長🧖♀️,取決於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市場的結構性改革是否成功。其中,土地改革將是關鍵😡。
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有較大拖累
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4%👩🏼🍼。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增長分別為7.4%、7.5%、7.3%🪂。
世行高級經濟學家司克禮(Karlis Smits)強調🔬,7.4%的速度大體符合中央政府今年7.5%的指導性目標。此外,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表明政府各項可持續發展政策初具成效🫲🏼。在司克禮看來🧙🏻,中國政府今年強化了控製信貸增長、降低過剩產能👩🌾、內部化工業汙染成本和硬化地方政府預算約束等政策。
“這些措施雖然導致中國呈現短期經濟下滑,但卻是為了中國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進行的一次深入調整。”司克禮強調🤘🏽。
“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來自房地產市場的壓力對國內經濟增長有較大拖累。”司克禮稱,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隨著收緊信貸、減少供應錯配政策的繼續實施🔘,房地產行業正在進行調整。
簡報顯示🩺🚥,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全面疲軟👮🏽♀️,住宅🧑🏽🏫、商業和辦公地產的銷售量均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其中以住宅地產的下滑最為突出:9月份百城指數調查顯示,國內100個城市中,79個城市的住房價格環比下降。
世行認為,盡管有初步跡象表明最近幾個月的庫存-銷售比已經企穩👨🏻🔬,但積壓庫存仍然很高🚲。此外,雖然近幾個月住房開工率有所提升👩🍼,但住房建設量仍然不高🩴,而過高的庫存將抑製接下來幾個季度的房價。
此外🌹✒️,房地產行業的調整拖累了消費者的信心🩸,消費增長持續減弱。簡報顯示🧏🏼🦹🏽,二季度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為過去五年來最低,僅為2.4個百分點🍌;而三季度仍然疲弱⛹️♂️,對GDP拉動為2.9個百分點。消費疲軟影響了多種消費品行業,包括食品🕵🏻♀️、服裝、鞋類、家電👨🏼🔬、五金和耐用品等。
不過🙅🏻🎎,世行認為中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控製房地產市場的無序調整🧔🏼🚵,如提出保障房工程,將提供需求量很大的保障房;此外對購房者的貸款限製也有所放松,並出臺了一些有助於開發商融資的措施🙆🏼♀️。
應允許部分效率低下的企業破產
世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吳卓瑾(Chorching Goh)表示,中國政府短期的政策挑戰主要是加強金融部門的市場紀律。她認為,需要實施必要的政策將資源從產能過剩的部門重新分配到有較高增長潛力的部門🦸🏼♀️。例如,逐漸消除政府擔保,並允許一些效率低下的企業(包括國企)破產,這需要在加強市場約束和避免擾亂勞動力市場之間進行審慎的權衡。
“從長遠看⛸,臨時性的行政手段將逐漸被市場化機製取代👨👩👦,通過利率實現信貸市場出清和資本配置。”吳卓瑾強調🍻。
在建議政府加強金融部門市場約束的同時,吳卓瑾及其他世行經濟學家相信,中國政府目前具備防止債務危機的必要能力。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為55.5%,規模不大。這意味著如果經濟增長迅速放緩🕴🏼,政府將有足夠的從財政空間來刺激政策。此外📀,由於政府債務主要由少量的一些機構持有🪙,且金融體系仍主要由國有金融機構控製,因此製度性緩沖機製很堅固。
“金融管製限製了銀行體系外的儲蓄工具的發展🧑🏿🍳,對證券投資和銀行貸款的資本控製可以防止短期內大規模資產流出🧛🏻♂️。”與此同時,世行認為中國還有大量外匯儲備作為緩沖🐳🤦♂️。
土地改革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
在世行看來,中國經濟增長的進一步轉型將取決於土地、勞動力和資本市場的結構性改革是否成功。其中,土地改革可能最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簡報認為👩👩👦,目前中國僵化的土地政策把一半人口捆在農村,而農村地區的GDP只占全國GDP的10%🎙。農田被劃分為小塊🌪,難以整合起來形成具有經濟規模的農場,以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村收入♾。
世行解釋,盡管有大量農村人口離開農業🦸♀️,但每單位農村勞動力所耕種的土地面積一直比較穩定,從1978年的人均0.35公頃增長到2008年的0.41公頃。中國人均農田面積遠不到1公頃👨🍳,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之下👩🦼➡️,美國農場的人均面積是中國的300倍🔥👱♀️。
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以及此後采取的寬松財政政策,對中國基於土地的經濟增長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使農田轉化速度增快👩⚖️👩🏽💼,暴露了當前土地承包製造成的效率低下問題🥂,使改革的迫切性更加突出🧗🏼♀️。
“改革需要重新調整土地用途👨🏻🏭,改善土地治理🚵♂️,降低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世行強調👩🏼🎨,這些改革同時有助於地方政府從依靠賣地收入,向現代稅收製度過渡,明確農村人口的產權和土地資產,擴大他們融入城市的機會和應享有的各種權益。
因此😪,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有必要加強農村土地承包權的保障,包括允許農田轉讓、改革征地補償方法等。這方面的行動包括🎑,實施最近做出的農民無限期土地權利的政策決定、擴大土地登記、強化農村土地市場等📲。
世行認為上述土地改革可以在第一年將中國的潛在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五年內共提高3.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