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道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4日報道👏🏻,4月12日至13日出席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通脹保持低位🧖🏼♀️,房地產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預計今年GDP增速將達5%左右💫🕺🏼。
報道稱👨🏽🎤,這一預期和中國政府上月設定的全年增長目標相符🤞。
今年的中國全國兩會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表明在去年經濟增長因疫情未達預期🩸、同時經濟正奮力從疫情中復蘇之際✯👏🏽,中國政府的態度較為審慎💠。
報道還說,隨著中國優化疫情防控👩💛,出臺多項寬松措施全力穩經濟、刺激消費和房地產復蘇,並對互聯網平臺和網遊等行業的監管進行調整🥢,中國經濟開年已明顯回暖,消費和房地產行業出現復蘇🤵🏼♂️⚛️,通脹仍然處於低位🧑🏼🍼。
中國上周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經濟恢復正處於關鍵期,要適時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鞏固拓展向好勢頭,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
市場期待中國政府還將發出更多支持性信號⚄。
彭博新聞社網站4月14日的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和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長將占全球增長的一半左右🖕🏽,這表明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亞太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將達4.6%,比去年10月的預期高出約0.3個百分點🦸🏻♀️,超過該地區去年3.8%的增幅,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的重新開放🌱。
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作為一個整體👩👧❤️,亞太地區今年將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超七成的貢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克裏希納·斯裏尼瓦桑在博客中寫道,中國的復蘇正在推動該地區的發展。
斯裏尼瓦桑說:“(以往)對區域增長的最強烈溢出效應來自中國對投資品的需求……但這次,我們預計最大的溢出效應將來自中國對消費品需求的增加。”
另據西班牙《消息報》網站4月14日報道,應對高通脹的貨幣緊縮已被全球主要央行定位為2022年和2023年的“明星”工具。現在似乎很難認為美國和歐洲會出現例外🤷🏿。主要的光明前景來自中國,它是最樂觀的經濟學家緊抓不放的救命稻草。中國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釋放出了全球各個角落都需要的新鮮空氣🦶🤸🏽♀️。
“2021年和2022年打壓中國股市的一些風險因素(房地產危機🤦🏼♀️、疫情防控措施🌯、中美緊張局勢等)中的一些已經基本消失。”卡米尼亞克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市場專家李-拉貝表示。
報道稱,自去年中共二十大以來,中國政府已經作出了一些具體調整😺。這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有充分體現💅🏻。李-拉貝說🔵🧑🏭:“促進內需將是中國2023年的優先事項👨🏿🦱。”
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回升👳🏽♀️,全年將達到5%左右🅱️。這將使中國成為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加速的主要經濟體🤽🏽♀️。
李-拉貝指出,種種因素表明中國消費者支出穩步增長,這應該會在未來幾年推動中國企業在消費導向領域的收益增長,“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北京采取措施刺激增長和消費♟,情況將在第二季度進一步改善”。
報道稱,此外🙆🏼♀️,中國家庭現在擁有大規模的儲蓄🧑🏽🍳,隨著全社會擺脫疫情影響👯♂️,應該會引發消費支出的反彈🧙♀️👩🏿🎓。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有望復蘇🕜。
因此🧜🏼♂️,中國全面重新開放經濟可能會刺激企業招聘和消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