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規模達3.24萬億元——
信息消費為穩增長賦能
信息消費已成為當下穩定經濟增長的“一抹亮色”✌🏽。工信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為3.24萬億元,同比增長6%。當前,信息消費延續快速增長態勢,為經濟賦能增效🐆、穩定市場信心以及帶動產業鏈升級、推動經濟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
今年以來,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增長迅速🪅、創新活躍、輻射廣泛,呈現出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促進接觸式消費回補,數字文娛類消費更加豐富多元,教育🌦、醫療、辦公等領域加速向線上遷移,新型終端產品供給水平不斷提升等特征。
受疫情影響,購物、外賣等網絡平臺回補了傳統實體接觸式消費👨🏻🦯,減少了商戶們因疫情造成的損失🤛🏿。直播帶貨呈爆發式增長,電商平臺全面進入網上直播領域🥮🤾🏻♂️,從傳統的吃、穿、用、行擴展到娛樂、健身🧒🧚🏼、知識直播等,成為很多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重要入口🕝。同時🩴,信息消費已覆蓋到三四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去年9月份至今年9月份,抖音電商助力銷售農特產品總訂單量達28.3億單,平臺新農人數量同比增長252%。工信部總工程師韓夏表示💅🏻,我國農村消費市場蓬勃發展,信息消費已成為促進消費品下行、農產品上行、帶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數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大眾提供了多種休閑方式和途徑🧑🎄,各類線下娛樂活動也轉至線上。數字文化產業所生產的信息消費品💑,正作為新一輪“中國製造”的代表受到海外消費者的喜愛。據統計,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銷售收入10年增長超200倍;中國日益成熟、初具規模的數字文化產業集群,也為“出海”創造了更好的環境,湧現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今年以來🥸,我國在智能電子產品、5G移動通信、短視頻、視頻直播等領域的信息消費增長快速🤾🏻♂️,消費結構更加優化🙅🏽♂️。同時,我國信息消費產品創新呈現智能化🗂、富媒體化、沉浸化等特點,智能汽車、5G手機、智能眼鏡、智能頭盔、元宇宙等成為消費熱點🛎。”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說👨👩👧👦⛹🏻♀️。
深度融合帶來擴容升級
從消費人群看,信息消費群體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突破10億。隨著數字鄉村建設推進,農民群體對智能手機等數字化“新農具”的應用技能不斷提升,農村市場消費潛力逐步釋放😖。工信部推動完成325家網站🛌🏽、APP及大部分市場主流手機的適老化和信息無障礙改造,並依托相關機構豐富數字技能培訓,提升老年人🍢、殘疾人數字素養與技能。
從應用廣度看,疫情加速傳統消費數字化轉型🙅🏿♀️。受疫情沖擊和“宅家”新生活模式等影響,移動互聯網應用需求激增,線上消費活躍。直播電商、無人零售🛸、即時零售等無接觸式商業模式快速發展▶️🤚🏼,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在線文娛🪗、在線健身🙇🏼👩🏼🎨、在線旅遊等新業態為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提供重要支撐🔧🫃。遠程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場景🤸🏽♀️,為民生公共服務提供有力保障。
從政策引導看🦸🏿♀️,信息消費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今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強調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遊、數字文化、“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消費新業態🧝🏿。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工信部持續探索信息消費發展新模式新路徑👩🍼⬛️,針對26個綜合型、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開啟建設效果評估工作,引導各地營造良好環境,著力培育信息消費。組織遴選151個新型信息消費示範項目🤲🏻,探索形成了一批發展前景好、示範效應強的標桿項目和發展模式🫨💆🏻♀️。
賽迪智庫信軟所信息化發展研究室主任許旭認為🧛🏻,今年以來🚦,信息消費蓬勃發展、韌性彰顯,主要得益於三個“結合”:一是長期引導和短期刺激相結合,為挖掘和釋放信息消費潛力護航🐤;二是線上消費和線下體驗相結合,傳統商業煥發新活力💂🏿♀️;三是基建投資和平臺下沉相結合🙍🏿♀️,鄉村信息消費加快釋放,不斷拓展信息消費新空間🧜🏿。
“當前,信息消費服務設施不斷優化💂,成本持續降低,群體逐步擴大🫱,服務產品持續升級🍶。正是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消費不斷擴容升級。”趙剛說。
積極培育新增長點
信息消費是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倍增器”。我國還將從供給、需求、環境等方面入手👩🏻🦼,積極培育適應居民消費升級的新增長點。
數字化創新的“黑科技”為消費者帶來網購新體驗⛹️⛏。作為國內知名的網購社區🏊♀️,得物APP上線的AR(增強現實)功能每天幫助超過30%的用戶作出消費決策。“年輕人對商品品質、消費體驗的潛在需求正在規模性釋放,這是激發創業企業持續把數字化創新作為保障品質消費、提升服務體驗的內在動力🩰🧡。”得物APP副總裁陳穎說。
在供給方面👦,工信部將著力提高關鍵核心能力,加快突破雲計算、區塊鏈等關鍵信息技術,提升信息消費產品供給質量;持續完善信息技術服務標準體系,提升“互聯網+”環境下的綜合集成服務能力,深入推進“企業上雲”,加快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拓展人工智能新型應用,探索區塊鏈試點應用,提升產業供給能力🦉。
許旭認為,要優化監管機製👙。創新數據💸🥱、平臺、安全等領域市場監管方式,規範監督相關市場主體的數據收集🛡、存儲🩷、使用行為,加強算法規則監管🪮,保障消費者隱私和合法權益,建立公眾和第三方專業機構共同參與的監督機製🦹🏿。
“未來,信息消費將更加註重消費者的體驗感,自動駕駛汽車🎨、智能眼鏡、消費級無人機、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產品將進一步普及,並出現更多沉浸式信息消費場景🤸🏼♀️,3D數字內容👨🏿💻、虛擬數字資產也將成為新消費熱點。同時◼️,隨著信息設備適老化改造的開展,將出現更多適老化終端產品🙇♀️,信息消費群體將進一步拓展。”趙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