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
藍圖已繪就👩🏿🦰,揚帆正當時。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聚焦“兩新一重”和短板弱項👫,一批批重大項目競相上馬3️⃣,一系列重磅政策正醞釀出爐💅🏼,新一輪擴投資施工圖已躍然紙上。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政府投資將更多向民生項目傾斜,未來社會資本參與基建的空間料進一步拓寬,預計基建投資將保持穩健增長。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最新公布,2021年2月,納入協會統計的26家挖掘機製造企業共銷售各類挖掘機2.83萬臺,同比增幅高達205%。其中,國內銷量2.46萬臺,同比增長256%🐻。
作為投資的“晴雨表”,在挖掘機熱銷的背後,正是基建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
近期,多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掀起一輪施工熱潮👋🏿。3月13日🎲,海南自貿港2021年第二批110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89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88億元。日前,青海省西寧市2021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共計248項,總投資2748億元。此外🤹🏽♂️,湖北省武漢市一季度215個重大項目於近日集中開工📖,總投資3305.4億元。
同時,多省市公布2021年重大項目建設清單。據基建通大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重慶、廣西等16省市區發布了2021年重大項目建設投資計劃🛂,項目總投資額約30.34萬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額約6萬億元。另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公布了2021年基建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總投資額約3.2萬億元。其中🐨,“兩新一重”項目已成為各地建設重點。
“今年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需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大補短板力度🍋,拓展投資空間☢️,增強投資增長後勁🐟,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近日表示⌨️,今年將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加大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的力度,加快推進“兩新一重”建設,促進民間投資更好發展,並加強項目儲備和資金要素保障。
“以穩投資擴內需,特別是註重投資的有效性👷🏿,這意味著基建投資更加強調補短板特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涉及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優化🦸🏽♀️,生態保護和交通設施聯通等“兩新一重”的基建項目將成為投資的重點🤶🏼,同時政府將圍繞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網絡強國、質量強國等目標建設,有序推進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面向未來加快形成對新動能培育的重要能力支撐,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機製。
大力推進新基建
穩投資發力,新基建成為重要抓手👩🎤,從中央到地方積極加碼布局,相關支持政策密集出臺🎥。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提出,強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寧吉喆近日表示🈸。
同時,多地積極部署新基建項目🤸🏿♂️,相繼出臺新基建相關建設方案。如天津市近日發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天津將實現5G網絡全覆蓋,車聯網應用場景覆蓋區域超過600平方公裏,互聯網醫院達到30家以上,新建10個以上重大創新平臺和科技基礎設施等🕵🏻♀️。福建省發布《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6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5%以上❌,占GDP的比重達50%以上🐖🖼。
致公黨中央近日向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交的一份提案提到🤸♀️,初步判斷📵,到2025年新基建在5G網絡、城際高鐵等7大領域將帶來約10萬億元的直接投資,帶動的相關投資將超過20萬億元。
“新基建能夠培育新經濟🚻、新技術和新產業,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應繼續大力推進新基建,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建設完善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科技領域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基礎設施,以及營商環境、服務業開放、多層次資本市場等製度領域的基礎設施🔖。
基建投資將保持穩健增長
在資金端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支持路徑🦹♀️,即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擴大使用範圍。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為保障重點項目工程的持續建設,今年新增專項債較去年小幅減少1000億元🍭,符合預期。由於去年部分專項債資金可能在平臺形成沉澱,隨著資金使用效率逐漸提升🏋🏻♂️🏌🏼♀️,今年專項債實際資金規模可能比去年更高,對重點項目建設有較強支撐👩🏼💼。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全年增速在5%左右。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兩新一重”仍是今年投資的重點領域,政府投資應註重補短板,特別是把改進民生、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建設項目作為支持重點📹。除了政府直接投資之外🫲,應更多運用創新機製“少花錢、多辦事”,利用政策性融資、PPP等方式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提高其投資積極性。
機構認為,2021年財政支出規模仍有望穩健增長,支撐基建融資,同時城市群🤰🏿、“兩新一重”、生態環保等領域仍具有充裕的建設需求👩🏽💻,將帶動基建投資穩健增長。